首页 > 军队补给 > 正文

长征中红军如何解决“食”的问题?

时间:2020-02-15 07:31:49        来源:国防部网站

三、采取超常措施,解决给养工作矛盾难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数倍于我的强敌的围追堵截面前,在人迹罕至的险恶环境面前,在处处都有的生死考验面前,红军官兵依靠崇高的革命精神、严明的革命纪律,忍饥受冻,经受住了考验。

一是发扬团结互助与勇于牺牲精神。在没有后方补给基地和完整后勤机构的情况下,红军后勤敢于面对千难万险,全力组织粮秣员、医护人员、炊事员、担架员,甚至动员全军指战员,顺应形势,应机遂行。通过斗地主、打土豪、战场缴获、民间租借、市场购买等形式,千方百计筹集物资。物质极度匮乏时,动员人人筹粮食、挖野菜、摘野果,形成全军动手搞给养的生动局面,创造了后勤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红军给养人员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主力红军会师时,互赠互助,慷慨解囊。过雪山后,在川北懋功中央红军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为迎接会师,上下齐动手,筹措粮食、牛肉等慰问中央红军。在懋功与马尔康一线,由原川陕苏维埃副主席余洪远带领省委和政府同志筹集到一些粮食、盐巴和牛羊、骡马、蔬菜等,使中央红军翻越雪山后立即得到补给。走在前面的部队,尽力为后续部队留下一些粮食;部队找到一点吃的,首先想到伤病员;首长和同志们同甘共苦,同吃一个标准。同时,给养人员和广大红军指战员一道,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栖牲。粮秣员为找到部队所需物资粮食,被反动武装袭击或残杀者不计其数。炊事员肩上扛着枪,还挑着炊事担子,部队宿营和休息时,要烧锅开水为战友们暖暖身子,而自己却常常死于饥寒交迫。红3军团一个连9名炊事员,他们从饮食上保证了红军官兵走出雪山、草地,而他们自己却牺牲在过雪山和草地的长征路上。

二是执行严格自觉的群众纪律。部队在流动作战、独立保障、给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最容易发生破坏群众纪律的现象。而不加约束或约束不力导致军纪败坏、军民对立终至全军覆灭的先例,在中外战史上也屡见不鲜。红军一向以铁的纪律著称于世,不仅经受了战场上刀光剑影、出生入死的考验,长征途中更经受了饥寒交迫的考验。这主要得益于干部以身作则、严肃执纪和全军指战员高度政治素质。长征中,尽管损失严重,但是任何一个指挥员从未因此对违犯群众纪律的人和事给予丝毫宽容,以致对极个别经教育不改者处以极刑。红军长征中表现出来的严明的纪律性,当时就传到蒋介石耳中,引起他高度关注,通令其部属引以为鉴。1935年3月6日,蒋介石致电正在同红军作战的刘湘、潘文华称,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电报要求他们,“严饬军队、团队……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由此可见,红军的给养保障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方向正确、纪律严明,而这正是我军给养工作的独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