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致敬老兵 > 正文

晋文公败子玉与孟良崮战役

时间:2020-03-21 20:21:59        来源:

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

晋文公败子玉与孟良崮战役

■张苗 张政文 中国军网

正在指挥孟良崮战役的粟裕(左二)

原典

《百战奇略》轻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则必为敌人所败矣。法(《吴子·论将第四》)曰:“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

轻战篇大致内容为,对敌作战,必须先判明敌情,制定详细计划,然后再出兵作战。若不研究敌情就轻率进攻,不进行周密谋划就贸然出战,肯定会被敌人打败。诚如古代兵法所说:有勇无谋的将领,必定轻率与敌交战,轻率与敌交战而不考虑有利与否是不可取的。

战例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与楚国军队交战于城濮。晋文公了解到楚军统帅子玉倔强好怒、狭隘急躁,于是以囚禁楚军使者宛春的办法扰乱子玉情绪。子玉果然中计,盛怒之下贸然率军进攻晋军,结果大败,史称“城濮之战”。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其中,全部美械装备、被称为蒋介石“御林军”的整编第74师气焰最为嚣张,师长张灵甫自诩整编第74师为“天下第一师”。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和粟裕指挥下,决定利用张灵甫狂妄自大的特点,诱其深入而后歼灭之。5月10日,国民党军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占领蒙阳、河阳等地。11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张灵甫率部独自冒进,经孟良崮西麓进攻坦埠南之杨家寨、孤山我第9纵队。陈粟迅速决定以“猛虎掏心”的办法,以第1、4、6、8、9纵队围歼整编第74师。13日黄昏,各纵队按计划发起进攻,整编第74师向孟良崮方向撤退,华野于15日拂晓将整编第74师包围在芦山、孟良崮地区。15日13时,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至16日18时,全歼整编第74师及第83师1个团共3.2万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

计谋分析

准确掌握敌情。“先计后战”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孙子强调“未战而庙算胜”,而且要求“算多”。“算”就是谋划,科学的谋划一定是建立在对敌情准确了解和分析基础上的,因此,作战前必须“料敌详审”,才能制定出符合作战实际的策略。

造成“轻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指挥员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做出决策,始终不了解敌人的真实意图,处处被牵着鼻子走,陷入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想要在硝烟弥漫和波诡云谲的战场上游刃有余,万不可以主观愿望想当然,这就要求指挥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察敌情、识敌计,将敌人情况了然于胸,方可见招拆招。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期间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从双方实力看,楚军兵力明显优于晋军,结局却是楚败晋胜。楚军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周密作战计划,存在严重侥幸取胜心理,是“不计而进,不谋而战”的典型战例。子玉不察敌情而轻率出战,先是中了晋军“退避三舍”之计,继而又贸然下令楚军追击,最终导致其左、右两军接连溃败,其本人亦被迫自杀。

保持极大耐心。战争牵涉参战国家或集团的重大利益,因此对待战争须慎之又慎,在强调“料敌”“详审”的基础上,要力戒轻战、盲目作战甚至为战而战,轻言战事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对指挥员而言,应学会一个“隐”字,在准确掌握敌情的前提下,要有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定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极大耐心,切忌一时冲动失去理智妄议出兵,要能够冷静分析战场态势,等待最佳战机,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

气量狭窄、性情急躁的楚军统帅子玉,有明显性格缺陷,最终被晋文公利用,导致其匆忙做出与晋军决战的错误决策。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客观来说,实力不可谓不强,其前身第74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屡立战功。然而,由于张灵甫本人刚愎自用,陈粟为他“量身定制”诱敌深入战术,最终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天下第一师”果然脱离左右友军孤军冒进,落得被全歼的结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孟良崮战役前,由于陈粟敏锐察觉到国民党军企图发动大规模进攻与我决战,立即提出忍耐待机,不过早出击的指导思想,从始至终未给国民党军可乘之机。

创造把握战机。在力求防止我方轻率出战的基础上,还应想方设法为敌人布设虚实颠倒的假象,既可“打草惊蛇”迫敌暴露使我方掌握主动,又可“声东击西”扰敌击其要害;既可“浑水摸鱼”乱中取利,又可“偷梁换柱”使敌自败。同时,一旦有利战机出现,须牢牢把握、迅速出兵。

孟良崮战役中,陈毅和粟裕采取主动示弱的办法,充分利用解放区腹地作战的有利条件,用高度机动的方法同敌人“耍龙灯”,造成敌人判断错误,创造出战机,而当整编第74师拉开与左右友军距离时,又敏锐抓住有利战机,以迅雷之势将其一举歼灭。可以说,若未积极主动创造和把握战机,就不可能有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责任编辑: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