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致敬老兵 > 正文

非正兵,安能致远?檀道济取洛阳与车臣战争

时间:2020-02-21 20:02:38        来源:

原 典

《百战奇略》正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若道路不能通,粮饷不能进,推计不能诱,利害不能惑,须用正兵。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曰:“非正兵,安能致远?”

正战篇指出,大凡对敌作战,若前进道路不畅通,后勤供应无法及时跟进,所施计谋不能诱敌就范,诡诈行为不能使敌迷惑,就必须采用“正兵”。所谓“正兵”,即指正面进攻战法,使用经过选拔且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赏罚严明、号令统一的正规大部队,采取边打边进、步步为营的战术,发起正面进攻,如此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古代兵法所说:“不使用大部队正面进攻,怎能实施远程作战?”

战 例

公元416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派中外大都督刘裕率军攻打后秦。东晋将领檀道济任东晋军前锋,率军正面进攻洛阳,他采取分进合击、步步推进的战法,迅速破城,俘敌4000余人。檀道济部下建议将俘虏集中杀掉,以炫耀东晋军之武功,檀道济则以王师应伸张正义为由拒绝杀俘,并将俘虏全部遣送回家,后秦百姓为之感化,归附者甚多。

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罗斯军队准备不足、轻敌麻痹、急于冒进,最终以失利告终。1999年8月,俄军经精心准备,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多路挤压的战法,要求机械化部队每日只推进10至15公里,一边推进一边巩固,每控制一个村镇,就迅速建立阵地。通过这一战术,俄军逐步压缩车臣非法武装的活动空间,迫使其收缩防线,并完成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包围,为最终控制车臣地区,歼灭大部分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创造有利条件。

计谋分析

确保绝对实力优势。交战双方实力直接决定战争走势和结局。所谓“正战”,就是要下决心进行正面决战,此时想要取得胜利,凭借的就是“真本事”,需要的就是“硬实力”。因此,相比敌方的绝对优势是“正战”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没有绝对实力优势支撑的正面作战,无异于飞蛾扑火、以卵击石,不仅达不到战争目的,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导致惨痛结局。

在冷兵器时代,兵力、武器的多寡无疑是军事实力的直接体现,檀道济远征洛阳,能够多路并进、有条不紊,凭借的正是强大兵力优势。随着战争形态变化,精兵联合和局部条件下的体系制胜成为新的战争模式,那么军事实力的概念在强调人力、武器多寡的同时,更应注重火力和信息技术的优劣,这也给现代战争中的“正战”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不仅采取超常用兵的方针,动用包括空军、陆军、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内卫部队、边防军、车臣民兵和联邦安全局等在内的5倍于敌的武装力量,而且全程保证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俄军侦察机和侦察卫星严密监视车臣非法武装的一举一动,同时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远程火炮和地对地战术导弹等对敌目标进行远距离、非接触性精确打击,始终保持对敌强大军事压力。

发挥高超军事艺术。占据兵力、武器和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也并非万无一失。“正战”,既不是不计后果代价的蛮干,也不是像宋襄公那样,在等待敌列阵中错失战机,而是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特别清醒,还要练好内功,解决好“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等问题,这才是“正战”成功的关键。

针对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俄联邦政府专门成立以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卡赞采夫为总司令的联合作战集团,连续两年举行针对性军事演习,重点演练巷战、山地战、反游击战,可以说,俄军上下为第二次车臣战争做了充分准备。战争打响后,俄军充分发挥步步为营、多路挤压的军事指挥艺术,将进攻与清剿相结合,强化占领区秩序与巩固战区后方相结合,始终牢牢掌握主动权,未给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一丝喘息之机。

与“奇战”的辩证关系。应当承认,“正战”作为一种正规作战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只有当远程作战、“奇战”无法取得成效时,“正战”才能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无论是“正战”,还是“奇战”,都难以完全独自发挥作用,指挥员不能机械地把两者分开,既不可崇尚堂堂之阵而放弃出奇制胜,也不应寻求突然一击而忽视“正战”,关键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转化,“正战”与“奇战”随宜而用,随宜而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潜力。

檀道济通过处理战俘以德服众,获得望风归降的效果,其实就是将正面作战与心理战术结合起来,体现了“奇正相生”的思想。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在进行“正战”的同时,又先后使用驱而不歼、虚留生路、巧设伏击等“奇战”手段,使从格罗兹尼突围进入山区的2000多名非法武装分子钻进俄军“口袋”,最终遭毁灭性打击。

中国国防报 作者:张 苗 万松镜

 

责任编辑: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