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军事 > 正文

在512这个特殊的日子,有缅怀,有庆幸

时间:2018-05-12 22:48:20        来源: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幸好我们活在了中国,而不是外国。

原本以为当那个特殊的日子换了一个名字后,那个曾在突如其来的瞬间刺痛无数国人的日子会渐渐地在我的记忆中被淡忘。可是,当十年祭到来的时候,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却又不受控制地浮现在脑海当中。汶川!汶川!

十年了,虽然你早已旧貌换新颜,可是你受伤时的模样却依旧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那人间地狱的残垣断壁;忘不了央视主持人赵普的哽咽声音和发红的眼睛;忘不了担架上的敬礼娃娃和“可乐男孩”;更忘不了在灾难发生后从天而降的“迷彩天使”。

超强的动员能力和不协调的装备短板

无需任何解释,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那群从天而降的“迷彩天使”代表着什么。这群永远最可爱的人在战争年代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在和平年代同样是时刻在默默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天使。据了解,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紧急出动了16万官兵参与抗震救灾,涉及20余个兵种。仅仅在地震发生初期的5月12日到15日这短短的三天时间,十余万部队就从数千公里以外投送到灾区。800万吨物资在没有任何先期筹措的前提下,通过公路铁路和航空运往了灾区。

从紧急征调军队赶赴灾区所进行的军队动员规模和机动距离来看,综合联合指挥、联合勤务保障力量方面的协同,这样的行动在本质上和应对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组织行动并没多大的差别。中国军队在汶川地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机动能力,作战意志以及后勤补给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惊叹。与此同时,一向低调的人民军队突然以如此高效的行动出现在世人面前,更是“很自然”地成为一些国外媒体炒作“中国有威胁论”的“有力”素材。

中国军队作为纪律性最强的救灾队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对灾民来讲无疑大大增加了获救的希望。可是,和现代战争一样,在地震后的高原复杂环境下,人海战术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比如,很多赶赴灾区的民间救援团队虽然进入了灾区,但是因为“缺乏装备、缺乏经验、缺乏技术”,不仅起到的救援效果有限,有的反倒成了包括军队在内的其他救援力量的累赘。

比如,因为地处高原山区,在道路不畅大型设备无法进入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很多时候只能用手或包括铁锹、铁钎等小型工具从废墟中刨人;比如,灾区高原投送人员、物资最有效的交通工具直升飞机,从一开始只有30架参与救援到后来掀了陆航团的老底把120架都拉了出来,还远远满足不了救灾的需要,如果没有紧急向俄罗斯租借来米-26那种级别的直升机将大型工程机械送进灾区解决了堰塞湖的问题,后果将无法想象……

逐渐完善的救灾装备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的重大伤亡震惊了世人,也惊醒了国人。随着“5-12”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人防灾抗灾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有了汶川地震的前车之鉴,我国在相关方面的装备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017年在九寨沟发生地震时,汶川电视台突然中止节目播放转而发布地震波到达的倒计时,为当地民众赢得了宝贵的撤离时间,这正是日益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发挥的重大作用;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相关部门为推广地震预警信息系统,在包括APP、电视、微信等多终端形成了密集的预警网络,在预防地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九寨沟地震中通信应急保障、直升机勘探、无人机侦查等手段相互配合,确保灾区的信息传递,并没有再次出现汶川地震中失去联系的情况;很多民间救援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更是配备了包括素有“蛇眼”之称的光学声波探测仪、声波探测仪以及能把楼抬起、将钢筋顶弯、举起68吨重物以对夹在两层楼板之间的遇险者实施营救的“气袋”等高科技救援装备。

在汶川地震中,最典型的困难就是在桥梁、道路中断,地面车辆无法迅速进入灾区展开救援工作的情况下,需要依靠直升机从空中打开生命通道、投送救援物资、转移运输伤员。可是,当时我军装备的包括米-171、S-70(黑鹰)、直-8等各型直升飞机都是进口货(或国外技术),特别是在高原情况下只有几架80年代装备至今的美制S-70“黑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无疑又是一件看起来尴尬其实很悲哀的事。汶川地震的教训证明了发展直升机工业,尤其是能够在高原自由飞翔的直升机是刻不容缓的,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直-10、直-18、直-19以及AC352等直升机相继研制成功,这无疑为我国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方面提供了充沛的动力。

长大后,我已经成了另一个你

灾难无情,人有情。每一次灾难的发生,都会改变无数人的人生轨迹。在灾难中,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救援人员在一次次的挽救生命中收获了施予的满足,被救者同样赢得了重生后的喜悦。不同的是,也许施救者的念头只是救人,而被救者却可能因为那双温暖又有力的大手找到了自己前进和成长的方向。

透着书生气,操作起工程机械来却是生猛又老练的战士强天林,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初二学生。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年少的他吓得手足无措,无助的孩子在那个时候的选择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家。在恐惧中走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余震,两边山体上乱石纷纷落下,从来没经历过这种险情的他再次惊呆在原地,千钧一发之际,一双大手一把揽过并将他紧紧搂在怀里,那双有力的大手来自于一名救援部队的军人,他用宽厚的身体挡住了落石,瘦小的强天林毫发无伤。随后,这名军人用渗血的手,牵着强天林,把他送到了安置区。在那位军人的帮助下,两天后强天林一家在安置区重新实现了劫后余生的团聚。生活在安置区的那段日子,从救灾民、搭帐篷、建板房等一系列圆满完成的任务中,强天林就这样近距离再次认识了军人以及军人背后的担当。随着认识的深入,那位军人的形象在他的心中越来越高大,此时的强天林暗自许下了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军人”。

那位军人跟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已经暗下决心参军的他做到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了。走进梦寐以求的军校,看着校园里整齐的迷彩队列时,强天林感觉又回到了地震时的家乡,因为在那段惨痛的回忆里,就是这些迷彩绿的出现就意味着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穿上崭新的军装,强天林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那位军人的消息,他想把自己的军装照发给那个不知名的他,“让他知道自己当年救下的那个孩子,现在也穿上了军装”。在军校的日子,强天林渐渐理解了军人的使命和职责,也懂得了军人拼命守护国家和人民的荣光。

2017年,强天林从军校毕业了,他任职所在的部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中国国际救援队。正是这支队伍代表着中国灾难救援的最高水平,这支队伍同时也正是汶川地震时的重要救援力量之一。在这支部队任职,他感觉自己离那位脑海中的军人更近了。在这里,他知道了为什么当年那位军人会奋不顾身地用身体为他挡住落石。他知道,如果角色互换,他也会像当年的那个他那样做出同样的选择。

当他在地震救援训练中将一个个“幸存者”从废墟中救出来的时候,他再次想了当年自己遭遇地震的场景。从被救者到施救者的角色转换,让强天林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军人的信念。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他同样可以成为幸存者的希望,而此时的他更加迫切地想要找到那位军人。寻找,依旧在继续。 “我特别想让那位解放军叔叔看到我现在的样子”。强天林说,“是那位军人在绝境中带给我希望,如今我也穿上了一身军装,来到了曾经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这支队伍。我想让他知道,‘长大后,我已经成了另一个你’。”

“可乐男孩”的乐观人生

同样的人生,不同的轨迹。对于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活下来。活下来的强天林选择了一条注定会比较沉重的感恩之路,而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将是普通的。比如,在地震废墟中坚持了80个小时最终获救的“可乐男孩”薛枭。

在那一年的5月15日,17岁的他被救出来的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这句看起来有点傻的话逗乐了当时处于悲伤中的中国。薛枭也因为这句话赢得了“可乐男孩”的称号。劫后余生的第一句话是“想喝可乐”?这得有多傻?可是薛枭正是以这种轻松乐观的精神状态熬过了80个小时,撑到了救援人员的出现,在和死神之间的残酷战争中,他赢了!

遗憾的是,薛枭在地震中伤情严重右臂截肢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以更好的心态来应对生命中的一切。2009年,他被免试保送进入到了上海财经大学学习。从2013年4月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实习开始,到申请回到成都工作至今,他再也离开那个行业。如今,27岁的他在成都新都的“可口可乐世界”工作,主要负责为游客介绍可口可乐的历史,带领他们参观生产线,策划公益活动等。他觉得这份工作很适合他,做起来很开心。于是,现在的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可乐男孩”。

虽然和强天林的选择不一样,不过有了80个小时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经历,薛枭同样怀着感恩的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了能够帮助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也正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参与过几次可口可乐公司的公益活动。感觉到这个平台适合自己的薛枭毅然选择了可口可乐公司。虽然作为讲解员,但是薛枭并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解说词,他的解说词是根据参观者的不同类型来决定侧重点的。比如,小朋友听不懂专业的解说,那就讲点花絮和传说。而对于对内涵有兴趣的大学生,就可以侧重讲解可乐的历史、企业文化以及公益活动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个过来人,薛枭深知防灾知识的重要性,工作之余他也很积极地参加了一些防震减灾的活动。比如去年他去了甘肃,并为当地的孩子介绍了防震减灾知识。去年九寨光发生地震后,薛枭所在的公司立刻响应并在6个小时内就把饮用水送进了震区,薛枭全程参加了那次行动。虽然,在防震救灾的公益事业上薛枭很热心地在参与,但对于十年前的那场大地震,薛枭并不想很直接地去回忆。也者他想把因为那场地震带来的伤痛深埋在记忆深入,而给大家带来一个乐观向上的自己。现在的他最想要的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然后和朋友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着一副洒脱样的薛枭,有谁能够想到十年前的他曾经到过鬼门关前参观过,而之所以他用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在他的心里早已有了答案,那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安好,才是幸存者对那场灾难的最好纪念。

缅怀和庆幸

汶川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的温总理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其实,作为一个自然灾难多发的国家,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我们的人民总能一次次的迸发出超强的凝聚力来战胜那个可能不可战胜的灾难。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除了像汶川地震这样的天灾以外,对我们民族的生存威胁更大的是“人祸”。当十年前的我们看到汶川地震后炼狱般的场景时都纷纷表示不忍卒睹,但是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当人性被兽性吞噬的侵略者踏上了我们的国土,数倍于汶川地震死伤人数的屠杀时有发生。正是在那样的国家苦难中,我们民族的力量再次得到了凝聚,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召唤下,迎来了我们新的生活。

其实,在灾后重新建设一个新汶川在今天看来就你是一个小型的中国梦。十年了,今天的汶川和昨天的唐山一样重新屹立了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一直以来为重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而努力的缩影呢?

十周年,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特别是灾区重建成效显著的情况下,可能有人会想要好好地歌颂一番。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灾难降临的日子,作为一个数万人罹难的日子,在汶川这个曾经刺伤过无数国人的心的地方,哪怕你有天大的功绩都不应该锣鼓喧天地去纪念,而应该用沉重去缅怀。当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之际,我们依旧应该坚信灾难无情人有情,虽然我们生活在多灾多难的国家,但正因为我们拥有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当灾难来临时,我们不必惊慌不必恐惧,我们只需用平时学会的安全防范知识做好自我保护,就一定能够等到那身迷彩服仿佛天使般的从天而降。因为这身迷彩服的存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依然要庆幸,我生在中国!

本文是小邪 为《蒋校长精选》独家撰稿,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或有意投稿请联系微信:tiexuevivi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