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军事 > 正文

10年前,中国空军在汶川

时间:2018-05-12 22:47:59        来源:

中国军“人”奋战在汶川。

历史将这些时刻永远定格: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15名空降兵从地震灾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跳下……

空军官兵冒雨用身体搭建人梯,把伤员从40米高、坡度约60度的断崖抬下来……

在送行的队伍中,一个男孩和同学高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牌子,立下了报恩的承诺誓言……

那些面画我们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

10年前那场伟大的抗震救灾行动中,空军官兵的身影无处不在。震后20分钟,空军部队转入救灾状态;震后1小时58分,两架运输机紧急升空,第一时间将救援力量运到灾区……从空中,到地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任务,全力抢救群众,有太多太多的举动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

今天,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10年了,让我们再次重温那些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场面:

1

42名官兵任务途中被困

成为全军第一支在灾区中心投入救灾行动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时,时任空军某部雷达团团长张肇荣等42名官兵正在理县县城附近执行任务。14时27分,行至距四川理县3公里处突遇地震,张肇荣果断指挥人员停车疏散,随即组织官兵步行进入理县县城,编成4组分头到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了解灾情,请领任务,连续奋战42小时,救出伤员26人,成为全军第一支在灾区中心投入救灾行动的力量。

张肇荣从阿坝州护林防火指挥部找到一部短波电台,于5月13日15时30分与空军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取得联系。正在成都指挥空军抗震救灾工作的空军副司令员景文春,在与张肇荣通话时要求他们立即在被困地点设立前线指挥点,采取一切方法抗震救灾;勘查适合空投地点,尽快向上级报告。

2008年6月14日,灾区藏族同胞送别官兵的场景。

灾情就是命令,使命重于泰山!张肇荣带领这支小分队,一边向上级报告灾情,带领部队紧急建立指挥点、选定3个空投点,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抢救藏族群众。在他们的努力下, 560名藏族群众得到安全转移。

2

应急救援急先锋

运输机部队超强度出动

2008年5月13日,空军出动了32架各型运输机,飞行113架次,紧急空运6806人、救灾物资和药品79.3吨到达灾区一线,创造了空军历史上动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在空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连队官兵闻令而动,紧急赶赴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14日14时15分,空军总医院90名医护工作者乘坐波音737飞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紧急赶赴地震灾区。与此同时,空军驻湖北、陕西军用机场共12架大型运输机连续起飞,运载50支1500名医疗小分队和100余吨物资奔赴灾区,拉开空军第二次大规模紧急空运序幕。

为完成飞行保障任务,空军所有一线机场24小时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据担负空运医疗小分队任务的空军航空兵某团机长付润杰介绍,他们从13日凌晨6时开始执行空运物资任务,14日凌晨2时返回部队,飞行4个架次。大多数飞行人员一天最多飞了9个起落,空中连续飞行15到16个小时,在空飞行时间之长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汶川抗震空投救灾物资。

这次担负运输机保障任务最重的成空某机场,在5月12日灾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保障机制,通信、外场各种保障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截至14日14时,保障飞行48架次,装卸物资近百吨,输送救援人员近千人,先后向汶川、茂县、绵竹、映秀等地空投物资16吨。机场连续3天全程运转,很多官兵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场站有200多名官兵家住灾区,或房屋倒塌,或亲人下落不明,但没有一人离开工作岗位。

3

十五勇士伞降震中

4999米高空惊天一跳,只为人民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带领15人组成的先遣小分队,携带通信、引导、侦察等装备,分成两个批次从4999米的高空跳下。

14日12时25分,15人成功伞降到了通信中断、道路阻绝,成为孤域困城的茂县。地震发生46小时后,他们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跳进了“孤岛”茂县。

半小时后,震中“孤岛”的灾情首次传出。

惊天一跳,只为人民。安全着陆后,他们在汶川、茂县两县展开震情侦察,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

这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5000米左右高度实施伞降,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前所未有。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君伟、于亚宾、刘志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任涛、李玉山、向海波。

4

见证坚强与重生

众志成城,用身体搭建人梯托举生命

“10年前,空军官兵在这里冒雨用身体搭建人梯,把伤员从40米高、坡度约60度的断崖上抬下来。”军事摄影家刘应华指着一处悬崖说,当时他跟随部队搜救,用相机记录下空军官兵众志成城、托举生命的难忘瞬间。

10年前,汶川特大地震中,1800名空军官兵奔赴成都彭州市银厂沟展开救援。在6天时间里,官兵们共营救转移群众数千人,从废墟中挖出幸存者数十人。13名当年参与搜救的西部战区空军官兵来到银厂沟所在的龙门山镇,重访当年地震灾区。

10年前,银厂沟小龙潭景区是地震重灾区,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30名官兵从景区一号桥出发,冒着生命危险徒步深入小龙潭进行救援。今天,30多名官兵再次列队站在一号桥上,空军某通信训练基地二级军士长李纪友回忆了当年情形:“我们30个人都写下了遗书,冲进小龙潭展开搜救,直到确认没有幸存者后才撤出。”

2008年5月15日17:19时,空军某部官兵在彭州龙门山镇银厂沟,把刚刚搜救的幸存者,紧急送上直升机运往成都救治。

2018年4月16日,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峰村,空军某场站政委唐先锋(前右)与十年前从废墟中救出的周仲菊拥抱。

在九峰村,60岁的周仲菊见到了10年前将她从废墟中救出的空军某场站政委唐先锋。“如果没有你们,我恐怕永远躺在废墟里了。”在地震中失去右臂的她显得十分乐观:“我活下来不容易,更要好好过,不能辜负解放军的救命之恩。”

5

6人的“敢死队”

搭设一座“生命天梯”救了756名受困群众

2008年5月17日下午5时,一位衣衫褴褛的矿工急匆匆地跑到当时在绵竹清平乡执行搜救任务的空降兵某团报告情况,该乡小木岭方向有近千名矿工被困深山,急待救援,但因唯一的一条进山公路塌方,形成堰塞湖,有6名矿工冒险下山报信,结果在过堰塞湖时不幸全部遇难。

了解情况后,该团立即组织150人的救援队前去救援。涵洞位于距离山脚有近100米高的半山腰岩壁上。山下原是一个电站,上下涵洞专门有钢筋焊制的简易便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石把便梯给全毁了。要到洞口救人必须想办法上去,部队从周围砍了很多树枝,用震断的电缆连夜扎制了100多米长的软梯,并精心挑选出6人组成了“敢死队”。

在全军侦察兵比武中获得第一名的七连班长刘彬临危受命,腰里掖着保险绳,像壁虎一样贴住岩壁,一点一点向上爬,当爬到近80米高度时,上面有一个突出部形成的反斜面,很难爬上去。突然,他发现左上方吊着一根被震断的电缆线,便一手反抓电缆,一手扣住岩壁,艰难地爬了上去。刘彬在洞口放下绳子,拉上软梯,很快就搭设了一座“生命天梯”。最后顺利将756名受困群众救了出来。

6

送行人群中举着横幅要当空降兵的男孩

如今成了黄继光班班长

“5·12”地震发生那年,程强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和小伙伴去游泳而逃过一劫。地震中,他的一个小侄女和同桌不幸遇难。地震后,村里来了不少身着军装的人,这让程强感到有爱、温暖。

“高高飘扬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旗帜,和印有‘空降兵’字样的头盔,让我至今不忘。”程强回忆说,为了抢救被困的村民,军人们不惜用双手与水泥瓦砾搏斗,哪怕血肉模糊;为了帮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他们冒着余震和泥石流爆发的危险,顶着高温酷暑推危房、挖深沟、搭帐篷……3个多月后,当部队踏上归途时,程强跟着父母、同学,挤在道路旁送行。程强说,他和同学高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牌子,立下了报恩的承诺誓言。

“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在10年前,他只是汶川地震中一个因受惊吓而手足无措的小男孩。如今程强已是“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成为一名优秀的空降兵。

7

仅用7天

空军官兵建起一座小学

在汶川大地震中,位于什邡市洛水镇银池村的小学房屋严重损坏,为支援灾区恢复重建,早日使学生重返课堂,时任空军后勤部机场营房部李晓斌副部长在抗震救灾一线接到命令后,迅即组织空军部分抗震救灾部队,与洛水镇政府、中心小学领导,共同研究制定了灵杰中心小学(空军爱民小学)建设方案。

2008年5月31日,空军在什邡修建空军爱民小学。

从5月26日受领任务,27日开工,历时7天时间,抗震救灾部队共建设1396平方米,搭建活动板房21间,其中教学用房15间,教师办公用房2间,活动用房2间,教师食堂1间,门卫室1间,操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给排水和供电等附属配套设施也一同交工。

2008年6月5日,在当地灾区群众的欢呼声中,在灾区学生的欢笑声中,洛水镇灾区学生重新走进课堂。

在镜头里,和镜头之外,还有太多太多我们没有看到的“空军蓝”,在挽救生命,在与这场灾难抗争。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模样,但我们知道他们都是“空军人”。

2008年5月13日7:00时,首批4500名空降兵乘运输机紧急赶赴灾区,支援抗震救灾。

捆绑好的空投物资。

紧急空运官兵赴汶川救灾。

2008年5月13日19:24时,满载着210多名救灾官兵的大型运输机在武汉准备启程参加汶川抗震。

向汶川灾区空投帐篷。

2008年5月20日,15名空降兵勇士安全归营后接受体检。

在6人的通力合作下,95米长的软梯随后架设成功。这就是小木岭大营救的“生命天路”。

“乡亲们,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把所有的人全部救出去,因为我们是上甘岭英雄部队,我们是上甘岭特功八连,只要还有一位乡亲没有救出,我们就绝不下山!”现地指挥员大声向群众保证。

连队官兵在党旗前宣誓。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空降兵部队上万名官兵飞赴前线,在余震不断中冒死抗灾救人。三个多月后当部队踏上归途时,许多孩子举着“长大我也要当兵”的牌子为官兵送别。

急送救灾粮。

救援官兵在绝壁搭建生命的阶梯

2008年5月14日,连队部分官兵冒着余震的危险,向什邡市重灾区红白镇欢乐谷挺进。

2008年5月14日,连队赶赴受灾严重的什邡市洛水镇展开营救。

2008年5月16日,上甘岭特功八连官兵正扛着工具从绵竹市金花镇石亭铁路桥上通过,这是唯一的出入通道。

2008年5月17日,空降兵某部8连战士风沙之中背起老人的希望。

2008年5月18日,连队官兵紧急援救麻柳坪被困群众。

空降兵某部800名官兵坚守孤岛清平,在小木岭搭天梯成功营救了756名被困群众,官兵们生活仅靠一口水井保障用水。图为一名战士在排队等水。

汶川地震中,空军医疗队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溜铁索过河抢救伤员。

汶川抗震救灾,5月22日,空降兵官兵在什邡灾区帮助群众清理废墟。

极度疲惫的战士席地而眠。

汶川抗震救灾,一位什邡大学生协会的女生,深情地拥抱着一名青年军官,以此来传递人间真情。

2018年4月16日,空军官兵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献花。

2018年4月16日,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学生为当年参加救灾的空军官兵戴红领巾。

文章整理:中国空军网

文章来源:新华社、解放军报、我们的天空 等

图片提供:西部战区空军、空降兵某部 等

广告

新一期

开始预售啦!!

还等什么!

航空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