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队补给 > 正文

长征路上,红军还赢了场“货币战争”?

时间:2020-02-15 07:19:32        来源:国防部网站

1935年初,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当时的遵义城人口约有十几万,是较为富裕的地区,因此红军打算利用在遵义停留的机会,抓紧时间补充给养。

但是,红军手里只有极少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此外就是大量的中央苏区的“红军币”,而遵义并非苏区根据地,老百姓不愿意收“红军币”——红军当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旦继续长征,老百姓收到的“红军币”就成了白条;要是被国民党查出来,还会被以“通敌罪”惩处,弄不好还会掉脑袋。

红军是革命的队伍,不能像地方军阀那样,肆意抢夺百姓的物资,但是“红军币”又不被老百姓接受,怎么办呢?

当时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中央银行经过调查,得知当地的食盐被几个大财主垄断,因此非常昂贵,一元银元在遵义只能买一斤盐。于是红军通过“打土豪”,没收了这些奸商们囤积的食盐,接着在遵义城里贴出布告,说红军大量供应食盐,而且价格十分低廉——一元可以买到七斤盐,不过这里的一元不是指银元,而必须是等值的一元“红军币”。

食盐是当地人人都需要的商品,以食盐为交易对象,等于是将遵义当地的通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同人们陌生的“红军币”挂上了钩,制造了人们对“红军币”的普遍需求。这同今天美国说服主要产油国以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从而制造国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其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红军的做法早了几十年。

由于红军对经济原理的合理应用,“红军币”很快被当地百姓接受,红军既得到了粮食、布匹、骡马等急需的战略物资,又同当地百姓建立了信任,获得了民心。

红军在遵义停留了十来天后,决定继续长征,但是此时遵义的百姓手中还有一些“红军币”没有用完,红军一走,这些纸币就等于变成了红军欠当地百姓的债务,这无疑会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于是,红军在开拔之前,又在遵义城里广贴布告:凡是百姓手里多余的“红军币”,都可以到红军银行兑换成银元。这样一来,红军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纸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既采购了物资给养,又在当地百姓中树立了党和军队的威信,这种良好的印象和口碑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多年以后,当年的红军已经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回到遵义古城。这时有的老百姓还有当年未来得及兑换的“红军币”,解放军将一袋袋大米送到这些人家里,换回老百姓珍藏多年的“红军币”。群众都说“红军好,不坑人,‘红军币’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