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 正文

裴行俭迁营与华川“水淹七军”

时间:2020-02-13 07:26:37        来源:国防部网站

苏军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越过大沼泽,打了纳粹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 典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与不能出其地,道远日暮,宿师于其中,必就地形之环龟,都中高四下为圆营,四面受敌。一则防水潦之厄,一则备四周之寇。法(《司马法·用众第五》)曰:“历沛圮,坚环龟。”

《百战奇略》泽战篇阐述了在沼泽地域执行军事行动应注意的问题。行军作战遇沼泽地域或水淹地域,应加速前进,不可停留。倘若万不得已无法走出,宿营时必须选择四周低而中间高的“环龟”之地,并根据地形布列圆阵,以便迎击敌进攻。此种宿营布阵,一来可防止洪水淹没,二来可防备敌围攻。诚如兵法所说:“行军经过沼泽、水淹地域而一旦宿营于此时,应坚守在形似龟背的高冈之处。”

战 例

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反叛唐朝。唐高宗命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担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当唐军抵达突厥境内的单于都护府北界时,夜幕降临,唐军安营扎寨、挖掘堑壕后,裴行俭下令部队立即到附近高冈扎营,即使部将劝阻,裴行俭仍坚持不改。待到深夜,风雨大作,唐军原扎营地变成一片汪洋。

1951年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第39军奉命陆续撤退,防御北汉江西岸一带。撤退经华川水库时,第39军军长吴信泉决定利用水库阻滞尾追美军,先是关闭水库闸门以提高水位,又命令第115师充分利用地形阻击美军,为蓄水争取时间。蓄水持续8天,4月9日凌晨,水库闸门全开,仅1小时汉江水位就上涨超过1米,大水直扑准备渡江的美军。第39军通过监听了解到,大水冲走了美军大量人员、帐篷,冲毁了公路和浮桥。吴信泉这一招“水淹七军”足足迟滞美军1周时间。

计谋分析

沼泽地区地势低洼,易被水淹,既不便于机动,也不利于宿营,故一般情况下部队行军作战都尽量避开沼泽地。克劳塞维兹在《战争论》中指出:“沼泽地,会给战术进攻带来特殊的困难。沼泽地很宽,不能用炮火驱逐和消灭对岸的敌人。也不能为自己铺设通路。因此,在战略上人们尽力避免向沼泽地进攻,尽力绕过沼泽地。”对于泽战篇的研究,具有重要战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巧妙利用地形。无论进攻还是防御,一般要尽量避免沼泽或河流,防止陷入泥泞或被敌“半渡而击”。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布藏丹津叛乱时,则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木板和干草越过沼泽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造成敌军大乱。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军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其大规模机械化部队,从纳粹德军难以预料的白俄罗斯方向,穿越普里皮亚特大沼泽,最终歼灭纳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二者成功的关键都是巧妙利用地形,使用干草、木板、滚木等工具,克服地形不利条件,化劣势为优势,从敌意想不到且疏于防备的方向进攻,达成战役战术突然性。我志愿军第39军在撤退过程中,因地制宜,占据高地拦阻敌人,待水库蓄水后放水冲击美军,为实现第四次战役的战略目标赢得宝贵时间,同样也是巧妙利用地形的典型战例。

合理选择时机。无论通过沼泽地组织进攻还是放水淹敌实施防御,时机的把握都很重要。年羹尧越沼泽地突袭罗布藏丹津,吴信泉命令开闸放水的时间,都是凌晨。他们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此时敌军正处于睡梦中,疏于防备,而且天色渐亮、视线良好,有利于己方实施进攻或防御。此外,第39军发现华川水库时,首先关闭所有水库闸门蓄水,同时第115师充分利用地形阻击美军,为蓄水赢得时间,因为只有水量充足,才能有效拦截阻滞美军。在时机不成熟时,创造条件以待最佳时机,是第39军此战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人是决定因素。《孟子·公孙丑下》中写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的因素才是战争胜利与否的最终决定因素。据《清代名人轶事》记载,年羹尧治军极为严酷。正因为可以令行禁止,部队才能够严格按照年羹尧的命令要求,以干草和木板铺路,越过危险四伏的沼泽地,攻入敌营,最终取得大胜。我志愿军第39军取得华川水库战斗胜利,凭的不仅是占据高地,更是顽强的战斗力。负责守卫水库闸门的第344团,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具有兵力火力优势之敌的10多次疯狂进攻,歼灭美军400多人,始终牢牢掌握着华川水库闸门。试想如果没有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强大的战斗力,水库的控制权就会易手,地利也终将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