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 正文

晋军疑兵退敌与坚守黄洋界

时间:2020-02-13 07:26:33        来源:国防部网站

红军在黄洋界故布疑阵,击退敌军。

原 典

《百战奇略》昼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昼战,须多设旌旗以为疑兵,使敌莫能测其众寡,则胜。法(《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昼战多旌旗。”

昼战篇中,“多设旌旗”为其表,“使敌莫能测其众寡”是关键。该计认为,在昼间对敌作战时,要通过多插旗帜布设疑阵来迷惑敌人,使其无法准确判断我军兵力多寡,如此便能打败敌人。以旗帜作疑兵来迷惑敌人,是中国古代战争中常用谋略,其实质是通过制造假象干扰敌人,使其判断出现失误,最终战败。昼战的谋略运用既是孙子所称的“示形”,也是对孙子军事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战 例

昼战篇所附战例为晋军疑兵退敌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率军讨伐齐国,他先是派人探察山林川泽的情况,并命人在大部队无法到达的地方插上旌旗布设疑阵,又令战车左面乘坐真人、右边设置假人,拖着树枝产生烟尘,制造大军出没的假象。登高观察敌情的齐灵公远远望见晋军旌旗猎猎、声势浩大,误以为晋军数量众多,吓得不战而逃,晋军乘势掩杀,大败齐军。

1928年8月,湘军吴尚勾结赣军王均,趁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之机,纠集4个团兵力进犯。留守井冈山的红军不足300人,装备简陋、缺少弹药,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留守红军在第31团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指挥下,决心顽强固守。红军在黄洋界哨口构筑多道坚固工事,连续击退敌进攻。同时,红军广泛动员群众大造声势,使用仅有的一发迫击炮弹打掉湘军指挥所,吓得湘军连夜败逃,赣军亦闻风而遁。于是,便有了毛泽东“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著名词句。

计谋分析

巧设疑兵,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战争智慧。两军相交,以计为先。战争历来是斗智斗勇的复杂博弈,在双方势均力敌时,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方往往能占据优势。而在不对称作战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唯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制胜机会。作战中,指挥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筹划作战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出敌不意、克敌制胜。《兵经百篇》指出:“善兵者,或假阳以行阴,或运阴以济阳,总不外于出奇握机,用袭用伏,而人卒受其制”,这与孙子“兵以诈立”的作战思想是一致的,深刻揭示战场用谋的技巧和策略。晋军以遍设旌旗布置疑阵和使用战车拖枝扬尘等“示形”手法迷惑敌人,使齐军摸不清虚实而不敢贸然进攻。黄洋界保卫战中,红军在坚守阵地的同时,利用敌人进攻受挫之机大造声势,在铁桶中燃放爆竹模拟重火器,吹军号以造红军主力返回之势,赤卫队员和根据地群众也纷纷摇旗呐喊,导致敌人草木皆兵、无心恋战而溃逃。“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毛泽东这几句词正是红军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巧设疑兵、战胜优势之敌的生动写照。

隐真示假,借助战场伪装保存己方实力。在晋军疑兵退敌和黄洋界保卫战中,双方均在昼间作战中通过插旗扬尘等措施达到疑兵目的。这种简便易行的战场欺骗手法在作战方式较为单一的古代战争中尚可发挥一定作用,但在现代战争中已很难行得通。现代战争条件下,由于各种先进侦察器材和侦察技术的运用,使得战场更加透明,也使得战场伪装更加困难。然而,隐真示假等“示形”手法依旧是保存自己和打败敌人的重要策略,只是需要随侦察技术的进步而同步提高。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既要把立足点放在提高打赢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上,又要善于借助干扰、欺骗、伪装等手段和谋略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最大可能地创造制胜条件和机会。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凭借战场伪装在北约高强度空袭中依旧保存相当的实力。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也使用了佯攻等手段达成在主攻方向上的进攻突然性。目前,战场伪装技术方兴未艾,大多数国家都建有专业伪装部队,并致力于研究开发各种隐形、伪装和电子欺骗、信息干扰等技术手段。

扼守险隘,依托预设战场挫败进犯之敌。昼战篇的思想通常运用在防御作战之中,为此需要防御一方精心预设战场,创造克敌制胜的有利条件。晋军在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战车上布设假人迷惑敌人,并在大部队无法到达的山川险要之地遍插旌旗以布设疑阵,从而吓退齐军。黄洋界地处井冈山北大门,是敌人进犯我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红军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动员根据地群众在一夜间构筑了5道坚固工事,同时利用黄洋界哨口阵地前沿地幅狭小、地势陡峭、兵力无法展开的地形地貌特征,在进攻通道两侧布设了数百米长的“竹钉阵”,不仅有效杀伤敌人,还限制了敌人进攻路线,迟滞敌人进攻速度,为最终打退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场建设是和平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顺应世界军事变革潮流,积极构建符合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的现代战场体系,并将其作为深化练兵备战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