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 正文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汉军败匈奴与陕北连战连捷

时间:2020-02-13 07:26:23        来源:国防部网站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出使西域使张骞掌握了大量关于匈奴和西域诸国的情况。

原 典

《百战奇略》导战篇原文为: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孙子兵法·军争篇》)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导战篇大致内容为,凡是对敌作战,山川有险易,道路有曲折,必须使用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作为向导,才能掌握有利地形而取得胜利。诚如古代兵法所说:“不用当地乡人作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

战 例

西汉汉武帝时期,匈奴连年入侵,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令卫青率3万骑兵北出边塞攻打匈奴。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不可能到达他的军营,仍夜夜饮酒,安然醉卧帐中。汉军趁黑夜对右贤王营地展开进攻,右贤王只带了几百名骑兵连夜向北方逃亡,匈奴军大败。汉军在此次战役中,以校尉张骞为向导。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长期被匈奴扣留,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知道哪些地方有水草,解决了汉军后勤问题,因而取得了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战场,我军充分利用陕北之地利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战胜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派胡宗南军。我西北野战军长期驻扎陕北,对地形非常熟悉,加上群众基础好,行军作战处处时时有向导,行军打仗游刃有余。反观胡宗南军,不仅对陕北地形不熟,更没有群众支持,似聋子、像瞎子,在陕北高原进行“武装大游行”,始终未找到与西北野战军主力进行决战的机会。我军则连续出击,对深受地形之苦的敌人发起几场重大战役并连战连捷,一举扭转了陕北战场局势。

计谋分析

导战篇取义“导引”,旨在阐述使用向导对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作战地区地形条件如何,对作战双方影响重大,是敌对双方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客观条件。因此,避开不利地形,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历来是兵家极为重视的问题。使用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作向导,在侦察手段相对落后的古代是经常采用的有效办法,在现代战争中同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获取可靠情报资源是本质。地形是影响部队战斗力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部队如不了解战场地形,注定会落得败北之结局。至于如何了解作战地域情况,想方设法获取真实有效的情报信息和资源是关键,也是战场取胜的前提。从这个角度而言,导战篇就是强调以获取可靠有效的情报资源为目的,利用乡人作向导,其实质也是获取情报信息的一种手段。借助当地人对地利的熟知,可有效避开险山恶水、崎道绝地,从而保证部队免受困苦坎坷、进退两便。张骞因被匈奴扣留11年之久,对匈奴风物人情和自然地理情况了如指掌,使汉军骑兵部队虽深入荒漠,却能“善知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获得生存和作战需要的水草条件,从而确保汉军作战胜利。

同时,现代战争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战场环境更为扑朔迷离,想要掌握情报资源获取战争主动权,仅依靠“乡人”作导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必须综合各种技术手段,揭开“战争的迷雾”,这也对导战提出更高要求。美国在入侵格林纳达前,为获取情报,利用卫星、高空侦察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全面侦察,并派出间谍以合法身份进入格岛搜集格政府军和古巴部队的配置设防情况。此外,美军还利用在该岛开设的所谓“旅游公司”,绘制出可供作战使用的“导游图”,为随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

必须辅以正确作战指导方针。需要强调的是,战争胜负最终还是由正面决战所决定,需要硬实力、真“肌肉”。所以,在强调情报搜集的同时,还必须辅以正确作战指挥。汉军能较为顺利地取得作战胜利,除充分发挥张骞的向导作用外,也归功于深谙骑兵作战特点的汉军统帅卫青的正确指挥。由于其善于捕捉有利战机,乘匈奴右贤王醉酒卧帐、麻痹不备之机,利用夜暗指挥骑兵快速突袭,打得匈奴措手不及。西北野战军的连战连捷,也与贯彻避敌锋芒、诱敌深入、让敌人围着打转的“蘑菇”战术息息相关。

人心齐整是导战取胜保证。导战,既需“导”,就必须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导引”并非命令,主要在于如何争取人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积极主动的“导”能够帮助军队有效规避各类风险,获得强有力的支援和保障,而被迫的“导”则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因得到虚假情报和信息,导致失利。因此人心向背也是导战胜败的决定因素,需要师出有名,方可人心齐、士气高。

我军在陕北战场能够以少胜多,除正确作战指导方针外,坚强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同样不可或缺,他们成为我军战场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焉有不胜之理。人心对导战的影响,体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俄罗斯在车臣的军事行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由于俄高层出兵意识不统一,车臣群众对俄军行动存在认识偏差,认为俄政府是为征服车臣民众,因此极力反对俄军行动,导致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屡屡受挫。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由于俄军坚持了争取群众,孤立敌人,打击恐怖分子的原则,车臣群众对此次战争的态度与第一次车臣战争明显不同,纷纷加入到瓦解敌军的行列,车臣民兵组织2000多人配合俄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