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13年,他见证了这支部队的三次变迁

时间:2020-02-15 03:48:30        来源:国防部网站

扎根基层13年,他见证了这支部队的三次变迁——

一个预备役场站的“前世今生”

讲述人:魏春富

1984年生,2002年入伍,历任学员、排长、干事、指导员、宣保股长,现为空军某场站通信营自动化站助理工程师。

整理人:张升强 中国国防报记者 熊华明

2006年的毕业季,当我得知自己分配到东南沿海某场站时,内心相当激动。在我认为,地处一线的场站一定是保障最先进的战机。而当我经过30多个小时的辗转到达该部时,眼前的景况让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部队的营房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石头房,破旧不堪,营院内杂草丛生,只能用“萧条破败”形容。

新干部集训,场站安排我们轮流跟着警卫连战士到机场执勤。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巡逻就碰到老农赶着一群羊儿在停机坪上放牧,这一幕让我特别吃惊。按照规定,我们要求老农将羊群赶离机场,他的回答更是让我“惊掉了下巴”,他已经在机场放牧十多年了,从来没人管。后来从老同志那里得知,机场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86年因职能任务调整,场站降格为看守场站,机场开始处于闲置状态,已经有20多年没有担负过飞行保障任务,战备和生活设施逐渐老化。

为此,场站领导专门召集我们几名新干部开了一次座谈会,告诉我们部队刚刚从看守场站改建为预备役场站,用不了多久部队面貌就会发生根本改变,希望我们能扎根基层,与新场站共成长。

在军地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场站按下了全面建设的“快进键”。我被正式任命为导航连排长,带领全排战士积极投入这场换羽重生的建设中。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建设过程中,但凡能自行完成的项目全部由我们的干部战士动手完成,我们排担负的任务是铺设从机场到台站间的通信线路。说干就干,我们挥舞着镐头和铁锨,风吹日晒两个月终于挖通了一条近10公里的沟渠,如期完成了通信线缆的地下铺设任务。3年时间,场站进行了机场围建,整治了机场主跑道、停机坪,配套新建了航空弹药库、飞机拦阻网等多项战备保障设施,翻建了指挥塔台、保伞室等老旧保障场所,新建了办公楼、综合食堂以及基层单位用房等基础设施,我们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场站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空军首批组建的预备役部队之一,当时全场站的官兵对预备役工作都不熟悉,也没有经验可循,完全按照法规要求摸索前行。2007年4月,我随领导到驻地某市开展预备役人员整组工作。初次接触缺少经验,没等工作正式展开,符合预备役场站编组要求的人员基本都被纳入其他军兵种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中,那年,我们的编组任务没能完成。那一次教训也成了我们前行的动力,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最终蹚出了一条具备空军特色的预备役人员编训路子。

随着机场功能逐步恢复和预备役官兵训练逐渐正规,场站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秋,航空兵部队的战机第一次到我们场站驻训。已经担任导航连指导员的我和连长一起带领官兵精心保障每一个架次的飞行。从那以后,一支又一支的兄弟部队陆续进驻我们场站,保障水平水涨船高。

当场站完全具备多机种保障能力后,上级给我们压了更多担子,除了驻训保障外,我们开始常态化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因形势任务变化需要,上级对我们部队的编制进行了再次调整,由预备役场站调整为现役场站,并继续担负预备役组训任务。在双重任务的牵引下,官兵能力素质得到了极大考验和提升。

2017年,在改革强军进程中,我们场站因战备设施功能齐全,保障能力优秀,编制不减反增,由原先的保障一个机场调整为同时保障两个机场。也是在这次改革调整中,我们场站作为一支预备役部队的使命任务成为了历史。

就在前不久,又一支航空兵部队来我们场站驻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支新机部队,入伍13年,我终于圆了保障最先进战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