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华,到底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时间:2018-10-28 10:00:57        来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访华,25日终于成行。伴随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日关系从2011年以来的低迷状态重新“步入正常轨道”。重温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关系能否进入“新时代”?确认过眼神,我们期待安倍首相带来什么?(新闻晨报记者顾文俊)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亚洲通讯社社长 徐静波

四十年来 风霜 雨露

顾问:40年前缔结的和平友好条约是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40年来,日本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多大作用?日本自身收获几何?

徐静波:在过去40年的39年里,日本通过ODA(政府开发援助)给中国提供了3.56万亿日元(约2550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这种援助直到今年为止才宣告结束。即便当前的中日经济力量对比已和过去大不同,但日本依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采取无偿援助。

虽然我们常说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桶金”来自华侨,但是,第一桶“技术金”应该说来自日本,从上海宝钢到首都机场、浦东机场以及北京与上海的地铁建设等,日本不仅提供资金投入,也提供了技术援助。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日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当中国处于孤立的时候,日本天皇1992年访问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当时对中国的外交封锁。日本企业大规模对华投资是在1990年代之后,无论是钢铁行业还是家电行业,我们当时还是空白,日资的进入助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刚好当时日本经济也处在一个濒于崩溃的状态,通过对华投资,日本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中日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同步进行。日本的产业给中国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丰富,中国的市场则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商机。

我们需要注意到,日本在海外投资企业总共有7万家,其中有一半企业在华投资。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期待很高,中日两国的产业合作与紧密度也相当好。西方单个国家对华投资额度最大的就是日本,投资企业最多的也是日本。

时隔七年 共识 亮点

顾问:安倍首相提及访华时强调“将在所有层面飞跃性地增进交流,使日中关系提升至新阶段”。怎么客观地来看这个“新阶段”?中日关系会否只是回归到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闹剧之前,抑或更进一步?

徐静波:中日关系要回到1980年代的“蜜月期”不太可能。因为历史问题和购岛问题,两国国民之间感情的对立目前还没有消除,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将近90%的国民对华没有好感,相较之下,中国人对日好感度则达到60%左右,比去年上升10几个百分点。日本来华游客现已跌破200万,最高峰时是400万人。相较之下,中国赴日游客今年可能会达到900万人,而且以每年平均20%的增长率增加,日本来华游客则是逐年减少,因此,两国国民的感情不可能回到80年代和90年代的“蜜月期”。

但我们也需乐观地看到,通过李総理今年五月访日及此次安倍首相来访,两国在经济领域可以结束相互竞争和对立的状态,开始进入一个全面合作的新时代,这是通过首脑互访两国政府之间达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共识,而这个“新时代”不是1980年代那种感情上的合作,也不是单方面的援助,而是两国各施所长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这是安倍此访最大的亮点,也是中方最大的期待。

当前两国在国际市场最大竞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双方都看到了这种竞争会造成的两败俱伤,为此,两国将成立一个投资协商委员会,协调两国在海外的重大投资项目。另外,过去两年,迫于美国压力,日本不敢公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与中国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就等于间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个战略意义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