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 正文

肯尼迪被刺后,一个苏联特工投奔美国,留下诡异的谜团中情局至今未能解开

时间:2017-09-09 20:36:38        来源:

中情局大厅

这个克格勃特工的到来,给肯尼迪遇刺蒙上更加诡异的色彩,给中情局带来挥之不去的噩梦……

凶手奥斯瓦尔德

1963年11月22日,46岁的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

凶手奥斯瓦尔德很快落网。调查下来,官方很震惊,这家伙和苏联有扯不清的关系。

奥斯瓦尔德当过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退役后去了趟苏联。他到苏联不久,就跑进莫斯科的美国大使馆,声明放弃美国国籍,把美国护照扔给使馆官员,不当美国公民了。就这么任性。

他在苏联住了近两年后,又一次跑到莫斯科的美国使馆。这一回剧情大反转,他又要求恢复美国国籍。而且美国护照不止要一本,还有他的俄罗斯新娘玛丽娜,新生婴儿琼。

神乎其神!

苏联当局同时宣布,他们拒绝了奥斯瓦尔德成为苏联公民的申请,因为他的情绪不稳定。

但是,有些美国官员根本不信苏联人说的这些话。这些美国官员中,有一位叫詹姆斯•安格尔顿,他的职务是中央情报局反间谍处处长。肯尼迪身亡后,他在研究总统遇刺案有没有国际阴谋。

安格尔顿提出一个问题:奥斯瓦尔德在苏联近两年里靠什么维持生活?据了解他在苏联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住着一套官方提供的公寓,按当地标准堪称豪华,还每月领取一笔生活费,相当于高级军官的薪金水平。

凭什么?

安格尔顿在多方寻找答案。

奥斯瓦尔德的海军陆战队时光是在日本的厚木基地度过的。这个基地有一个U-2侦察机中队。U-2侦察机是美国专门针对苏联研制和部署的,中情局向总统保证说,这种飞机的技术性能可以确保苏联导弹无法击中它。确实,自从1956年7月U-2侦察机开始穿越苏联领空进行侦察以来,一直安然无恙。

被捕后的奥斯瓦尔德(中间者)

奥斯瓦尔德是基地的雷达技术人员,掌握着U-2飞机的许多关键参数。

他是1959年10月到达苏联的,就在第二年的5月1日,一架U-2侦察机再次飞越苏联领空时,被一枚苏联的萨姆导弹准确击中。

巧合吗?安格尔顿摇了摇头。

奥斯瓦尔德回到美国后,有些行迹也很可疑。他的苏联太太和苏联人有过数次通信联系,那几个人里有克格勃的官员。

可疑是可疑,但好像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只凭这些就要把刺杀总统和苏联联系起来,还缺乏说服力。

苏联的阴谋?

但是,安格尔顿手里还攥着几个活口。

这几年,中情局接纳了好几个苏联叛逃者,份量都不轻。有克格勃少校戈利钦,海军中尉阿塔玛诺夫,苏军情报部上校潘可夫斯基……

根据这些人提供的情报,安格尔顿拚出了一幅诡异的苏联高层政治版图:在苏联领导层中,存在着一个反对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小集团。

这些人想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他们认为赫鲁晓夫的国内政策已经尽失人心。但是,赫鲁晓夫的国际声望却帮他稳住了阵脚。特别是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过程中,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形成独特的互相依存关系,使赫鲁晓夫成为世界性的政治人物。

小集团认为,美国虽然是苏联的死敌,但是美国总统却成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的一个重要根基,除掉这个基础,赫鲁晓夫的地位就难保了。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安格尔顿得出一个推论:刺杀肯尼迪不是奥斯瓦尔德的个人疯狂行为,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国际政治阴谋,幕后操纵者就是苏联统治集团内部反赫鲁晓夫的那个小集团,是他们操纵克格勃,实施了谋杀。

但是,负责案件侦办的联邦调查局不同意这个说法。他们认为刺杀总统只是凶手的个人行为。

中情局认为联邦调查局是在竭力推卸责任,是在掩盖他们的失职。他们没有发现苏联人的阴谋,没有控制住奥斯瓦尔德这个从苏联归来的危险人物,才酿成如此大祸。

安格尔顿根据那几个苏联叛逃者提供的情报,还做出了一个极富想像力的判断:如果刺杀肯尼迪是苏联人阴谋的话,那么,他们会很快派一个假间谍投奔美国,目的是提供假情报,撇清苏联人与暗杀阴谋之间的干系。

苏联来人了

安格尔顿和中情局的一些官员甚至推测出,即将到来的这个假叛逃者会是谁,叫什么名字,担任什么职务。

简直神了!

在审查奥斯瓦尔德材料的过程中,安格尔顿注意到了一个人,就是当时在莫斯科负责接待奥斯瓦尔德的那个苏联官员,尤里•诺申科,他的真实身份是克格勃上尉。

就是这个诺申科,恰好在肯尼迪遇刺前不久,主动上门找到了中情局的官员。当时他作为苏联裁军谈判代表团的成员来到日内瓦,一天夜里,偷偷跑到美国领事馆,求见中情局官员,说他愿意给美国提供情报,同时又声明,他不打算到美国生活,而是想留在苏联国内给中情局当内线。

出面审查的中情局官员对诺申科的动机有些怀疑。他出身苏联权贵家庭,父亲生前是苏联造船工业部部长,苏共中央委员,他罩着父辈的光环进入克格勃,顺利当上了副处长,生活事业顺风顺水,突然要背叛国家,理由何在?

诺申科(右后)在日内瓦

诺申科说他前一天晚上出了点岔子,让一个妓女把他带的美元给偷了,这是团里好几个人的生活费,他恐惧没法向上面交代。

丢点儿美元就要当间谍,理由勉强了一些。没听过因为丢了钱怕回家不好交代,就要和老婆闹离婚的。何况背叛国家当间谍,比闹离婚事情大多了。

在日内瓦负责审查诺申科的中情局官员在请教安格尔顿之后,写了一份备忘录,分析诺申科可能是一名假间谍,并警告说他可能随时会离开苏联跑到美国来投靠中情局,当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接下来的剧情,几乎就是按照安格尔顿的剧本上演的。

肯尼迪遇刺两个月后,再次被派到日内瓦执行公务的诺申科,用中情局规定的紧急联系方式发来密信,申请政治避难,要公开投靠美国,永远离开苏联。

中情局紧急安排诺申科进入美国。

诺申科到达美国的时间,正好与调查肯尼迪死因的沃伦委员会开会听证的时间相重合。

又是一个巧合,安格尔顿的疑虑更重了。

中情局内部尖锐对立

中情局给诺申科准备了一大堆问题,其中一个要害的问题是:克格勃是否招募了奥斯瓦尔德?

诺申科断然予以否认,他说奥斯瓦尔德和克格勃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

但是,大量证据表明诺申科的回答缺乏可信度。这些证据包括美国大使馆的报告和美国情报机构截获的奥斯瓦尔德的信件。

诺申科的到来以及他的回答,都印证了安格尔顿此前的预料与怀疑。

对诺申科怎么看,中情局内部形成了观点尖锐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诺申科是个真诚的叛逃者,他关于奥斯瓦尔德的话是可信的。以安格尔顿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诺申科是克格勃有意派来的假间谍,目的就是要在奥斯瓦尔德的真实背景上误导美国人,进而掩盖肯尼迪遇刺的真相。

不过,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仅在奥斯瓦尔德身上。

安格尔顿尖锐指出:假间谍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间谍机关要成功实施谋略,不仅要传递假情报,还必须得到“反馈”,以确定这些假情报是被相信了还是被怀疑了,还需要再提供什么情报进行完善,最终达到谋略的目的。这就是说,如果克格勃派来了一个传递假情报的人,就意味着克格勃肯定在中情局内部早已安插了“内线”,这个内线足以担负起“反馈”的任务。

这不会是个小人物。

安格尔顿目光阴郁四射,中情局内部人人自危。

中情局反间谍处处长安格尔顿

接下来对诺申科的询问,表明他在许多问题上都在说谎。

他说自己是克格勃上校。安格尔顿把他提供的证件交给此前叛逃的克格勃少校戈利钦鉴定,一眼就被认出证件有假。

问他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一年前还说不愿意离开苏联,这个时候突然要求到美国政治避难?他说收到了莫斯科要他提前回国的电报,担心自己与中情局的关系暴露了。但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的监控记录表明,在所有诺申科的通讯中,并没有这样的信息。

诺申科也提供了一些真实的情报,但是中情局深入分析后,认为这些情报对克格勃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换句话说,克格勃完全可以让诺申科拿着这种情报来骗取美国人的信任。

安格尔顿认定这是一个克格勃派来的骗子。

诺申科从座上宾变成了阶下囚。他被中情局关押在一个“无法逃逸的宿舍”里,脱光衣裳,换上囚衣。室内的唯一光源是盏60瓦的灯泡,不分昼夜亮着。一日三餐十分素淡,中情局一位医生指出这是“饥饿餐”后,伙食才有所改善。

诺申科戴上了手铐

24小时看管他的卫兵不能与他交谈,卫兵互相也不能交谈。诺申科试图扯下衣服上的棉线记录日期,被卫兵发现后没收。为的是让诺申科生活在一个没有视觉、听觉和思维刺激的环境中,淹没在没有时间维度、没有空间经纬的真空中,迫使他在精神重压下讲出中情局需要的实情。

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三年多过去了。

对诺申科的讯问没有取得期望的内容和进展。诺申科一直在重复那些说过的真真假假的话。

调查肯尼迪遇刺案的沃伦委员会提交了正式报告,认为凶手奥斯瓦尔德的行动是个人行动。肯尼迪遇刺案就此盖棺论定,起码官方认为如此。

中情局局长在这期间也换过了两任。

负责诺申科案的中情局苏联处也打算结束旷日持久的审讯,提交出一份长达447页的审查报告,结论:诺申科是克格勃派来散布假情报的间谍。

相反的审查结论

报告呈送给新任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

真是个大大的难题。如果认可这个结论,就等于承认克格勃在刺杀肯尼迪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沃伦委员会的报告和最终结论就将被推翻。

这不仅将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在国际上,对美苏关系的影响也将是灾难性的。

更要命的是,如果认定诺申科是假间谍,按照安格尔顿的分析,这就意味着,中情局内部肯定隐藏着与诺申科接应的克格勃“内奸”。太可怕了!中情局内部将再无宁日。

承认这个结论是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但是也不能轻易推翻它。赫尔姆斯决定指派专门人员,对诺申科案进行重新审查。

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

这次审查,发现原来那份报告的结论有许多地方站不住脚。

作为证据的谈话记录和原始录音带进行了对比,发现了150多处错误。报告中认为诺申科说的一些谎话,经查是由于翻译或记录不准确而导致的误解。

诺申科提供的一些情报确实失真,但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这不是他有意说谎,而是因为克格勃内部严格的保密制度导致的。诺申科以为他掌握了真实的情报,其实他所能接触到的只是表面的假象。

虽然诺申科前来投靠的行为与安格尔顿的许多疑问产生了惊人的巧合,但是这不能作为证据确认诺申科是克格勃派来的假间谍。

后来中情局对诺申科案又进行了一次复查。两次复查的结论都认为,诺申科的变节是真实的,他没有故意欺骗中情局。

安格尔顿对两次复查结论都嗤之以鼻,许多重大疑点根本没有澄清,他坚持认为诺申科是克格勃派来送假情报的。

安格尔顿在中情局内部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1973年,威廉•科尔比就任中情局局长。这对安格尔顿实在不是个好消息。科尔比长期在中情局工作,曾经是安格尔顿怀疑和调查的对象。科尔比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科尔比就任局长以后,很快就找了个借口,打发安格尔顿提前退休了。

不只是安格尔顿,几乎所有参与诺申科案件的中情局官员,都遭受了事业重创,要么被开除,要么被要求提前退休。

诺申科被释放后混的倒是不错,中情局给他办了绿卡,安排了工作,在《读者文摘》杂志负责有关谍报活动的咨询。

肯尼迪遇刺后座车向医院疾驶

安格尔顿直到1987年5月去世前,一直坚持认为诺申科是克格勃设计的一个阴谋。

安格尔顿退一步说:如果诺申科是真的叛逃,那么,克格勃就肯定察觉到了他的叛逃企图,有意利用他来传递假情报。

赫尔姆斯卸任中情局局长后,有一次接受记者时说:“对于中情局,诺申科就像一场噩梦,挥之不去。”

诺申科的叛逃到底是真是假?肯尼迪被刺是不是苏联的操纵?最要命的是,中情局内部是否还有克格勃的“卧底”?

这一系列要命的重要问题,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留下来的,只有那些诡异的巧合,以及一个个让人避之不及的巨大问号。

声明:本文来自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搜狐作者本人,不代表军情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