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幸存者忆南京大屠杀:外公因手上有老茧被日军枪杀

时间:2017-06-26 05:46:47        来源:

幸存者忆南京大屠杀:外公因手上有老茧被日军枪杀

悼念者排队等候进入纪念馆展厅

一束束黄菊或白菊,寄托着无限的哀思。昨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宁举行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个开放日,截至下午5点30分闭馆,全球各地赶到该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人数已超过103500人次,而该馆平时日接待人数是2万人次左右,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日接待人数是五六万或七八万人次。

上午9点多,记者在现场看到,纪念馆门口排队的长龙绵延数百米。门口“12·13”字样花坛前,众多市民将手中的菊花摆放在花坛四周,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

在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公祭鼎前面,69岁的马菊华和老伴拍照留念。她说,他们家住大光路,今天8:40就到纪念馆了。“当年侵华日军搜查中国士兵,看头上有没有钢盔或军帽压出来的印痕,还看手上有没有持枪磨起的老茧。我的外公是个厨师,因为符合这些特征,被日本鬼子枪杀了,这段历史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马菊华告诉记者,习总书记说,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随着人流进入纪念馆,在史料陈列厅入口处,参观者络绎不绝,但始终井然有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一学生陆汇丞告诉记者,他从纪念馆门口一路走来,看到很多反映南京大屠杀平民惨状的雕像,感觉心情很沉重,“以前我在教科书上看到过这段历史,也从老一辈人的口中听过一些故事,但是都没有今天在现场感受到的这么深刻。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青年一代一定要牢记历史,决不让悲剧重演!”

不远处传来稚嫩的童声诗朗诵,记者走近一看,原来是镇江文化之旅网站自发组织的一次亲子活动,正在朗诵诗歌《南京,我们没有忘记》。“我们今天早上7点就从镇江出发,特意带孩子们来到纪念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网友玲龙告诉记者,这样的亲子活动非常有意义,可以让孩子们记住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诗朗诵后,孩子们还将胸前的小白花敬献在公祭鼎前,全体默哀30秒。

“我不是第一次来纪念馆了,每次来心情都不一样,”64岁的老人丁礼智说,“昨天是国家公祭日,我在电视里看了公祭仪式直播,就想着今天一定要到现场再来看看。”丁老说,就像习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讲的,“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