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一汉奸造反,全家纷纷自杀,他说:看来不当皇帝也不行,于是登基

时间:2021-07-17 16:10:13        来源:

吴三桂可谓是遗臭万年,他先是认贼作父,将屠刀对准自己的同胞,而且还把南明皇帝朱由榔杀死,因此当时很多汉族人对于吴三桂恨之入骨。后来,吴三桂有举兵谋反,试图推翻清朝,使得百姓再一次经历大规模的战火中国,因此很多人将吴三桂列入历史的罪人。

但是通过对于历史系统的分析,吴三桂两次倒戈,多少也由于被迫无奈的因素。在李自成攻下北京城之后,李自成就派遣使者与吴三桂谈判。双方谈判算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李自成部将不老实,抄了吴三桂的家,而且拘禁了吴襄,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得到消息之后,勃然大怒,将使者斩杀,并向北投靠了清军。

在第二次倒戈过程中,也存在同样被逼迫的局面。清朝在打败了李定国之后,已经统一大陆。除了在台湾的郑成功以外,明朝在大陆的势力已经荡然无存了。外敌没有了,清朝皇帝下一步重点解决是内敌。谁是皇帝的内地,当然是皇位的争夺者以及汉族的藩王。康熙毕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亲政不久之后,就擒拿了一手遮天的鳌拜。鳌拜集团覆灭之后,对于皇帝政权威胁,就剩下了三藩。

三藩问题已经成为了康熙最头疼的事情,为了强化对于国家的统治,三番必须撤销。而在吴三桂眼里,自己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封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清朝撤销藩王,无非就是过河车桥,所以双方在政治理念以及观点上存在着根本对立。

为了震慑三藩,康熙带领耿精忠、吴世璠等人在北京郊外检阅军队,其中耿精忠畏惧清朝八旗兵的强大,而主动要求的撤销藩王,康熙准许;在耿精忠撤藩不久之后,吴三桂以及尚可喜都上表要求撤藩。大臣们认为,尚可喜可以撤藩,但是吴三桂不可以,因为吴三桂手下有数十万精锐,如果稍微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但是康熙帝认为,吴三桂长期盘踞西南地区,撤藩他反,不撤藩也是反,因此力排众议,准许吴三桂的撤藩请求。

吴三桂得到康熙撤藩的命令之后,非常的愤怒,同时也有恐惧,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出现屠杀功臣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吴三桂眼里,撤藩只是第一步,而康熙定然还有更为严厉的手段惩罚自己,说不定自己会步鳌拜的后尘。因此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吴三桂联络尚可喜与耿精忠等人,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从云南起兵。此时非但尚可喜以及耿精忠积极的响应,而且湖南、江西、四川甚至是河北等地的地方官员,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战火纷飞。康熙皇帝意识到,这不是中央与三藩的斗争,这是民族的斗争,稍微不慎,清朝就会被赶出关内。于是他征调八旗军几十万军队,镇压各地的叛乱。

吴三桂率领的军队可谓是所向披靡。很快就占领了贵州以及广西,并在桂林打败了清朝的三万军队。虽然清军有近百万军队,但是在战争的初期胜少败多,而且很多地方出现响应三藩的叛乱。这令康熙帝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吴三桂很快就率领大军攻下了衡阳,并继续向北挺进。在长沙战役中,清军以数十万大军防御,在付出非常重大的损失下,终于抵挡了吴三桂的攻势。但是在四川方面,叛军仍然进行进攻。在三藩之乱的头一年,清朝就丧失百万国土,并且阵亡的将领几百个,而阵亡的士兵更是超过十万人。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军,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吴三桂在北伐过程中还是受挫,在进攻岳阳的时候,被清军打败,并且损失士兵三万,当然清军损失也比较大。在进攻受挫之后,加上吴三桂也没有统一中国的野心,因而形势逐渐的向清朝倾斜。吴三桂后来在衡阳称帝,并且在南方进军,多次打败清军,斩杀清军很多将领,清军与吴三桂进行长期的拉锯战。在吴三桂67岁的时候,因病去世。最终康熙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用几十万的清军性命以及花费8年的时间,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

而此时,汉人看吴三桂没反应,都坐着等待,甚至观望,后来被清廷分化之,这些人慢慢“变节”,归顺了清朝。

吴三桂年近70,觉得人生无望,造反这么多年,他本也无心称帝,现在成老头了,心思更淡了,接下来的称帝是吴三桂人生的一场闹剧,也是清廷的一场滑稽剧——他要给自己造反找个名分。

而他最后的家人,也因为这次造反事件纷纷自杀。五个月后,吴三桂皇帝病死。

吴三桂临死前说,看来我不当皇帝也不行,其实本无心称帝。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再多的野心也被磨平了,年迈的吴三桂之所以拥兵自重,是想保住自己最后的安稳——云南,是他定下的养老之地,而这一切也被康熙毁灭了。

康熙哪怕是静观其变,吴三桂一死,威胁自然不再,何必贸然撤藩?

而吴三桂反清,在很大程度上是清朝逼迫的。

来源静说历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分享侵权速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