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军事 > 正文

飞夺泸定桥:国军为何只拆木板不炸断铁索?_林彪

时间:2021-05-04 02:16:24        来源:

史诗般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数万红军官兵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始终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勇于牺牲,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而在漫长的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堪称一场军事史上的奇迹,它使得革命的火种——红军得以转危为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让红军在大渡河边“做第二个石达开”的图谋。

在毛泽东著名的《七律·长征》中,就用“大渡桥横铁索寒”描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泸定桥,始建于康熙44年(公元1705年),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平行的碗口粗的锁链组成,9根做底链铺上木板形成桥面,4根做扶手,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桥下就是奔腾汹涌的大渡河水,河水快速拍打着两岸的礁石,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

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的时候,数十万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已经长达8个月,接下来就是翻雪山过草地顺利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了。

泸定桥主体由13根锁链组成,国军为何不索性直接把锁链砍断,彻底断了红军的去路呢?如果泸定桥断了,那对红军来说,就意味着可能要和十几万国民党军进行生死决战了,这对人困马乏的红军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所幸,国民党川军只是拆除了木板,铁链都在,在激烈的战斗中,在猛烈的炮火中,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连爬带踩冒死强过索桥,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四面环敌的绝境

1935年5月24日晚,红军攻占安顺场,蒋介石对于局势极其不满,亲自飞往成都,勒令刘文辉和杨森等川军所部下了死命令,务必阻截红军,并勒令中央军薛岳部的10万军队3天内追上红军,务必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蒋介石企图让2万红军困死在大渡河边,做第二个石达开。

红军占领安顺场后,随机搜寻一切可以渡船的船只,但在沿线忙活了一天,也只找到几条小船,根本不能满足2万红军的渡河需求。

5月26日,林彪和聂荣臻向中央发电,说明以目前的渡河船只,2万红军至少要1个月才能全部过河,而薛岳的十万军队再过四五天就能赶到安顺场,形势极其危急。

原本林彪计划先安排一部分红军通过渡船过河,然后从北岸杀向泸定桥,而红军主力则离开安顺场,从大渡河南岸奔向泸定桥,南北夹击,攻占泸定桥。

毛泽东、朱德等经过深思熟虑,感觉时间上来不及,决定直接由泸定桥过河,27日,毛泽东、朱德急令林彪,要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占领泸定桥,为中央红军过河开辟通道。

此时,尽快夺取泸定桥已经是中央红军唯一的选项,前有刘文辉的川军,后有薛岳带领的十万中央军,刘文辉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命令下辖的第四旅袁国瑞部加快赶赴大渡河北岸上游部署,第五旅杨学端部准备反攻安顺场,留给红军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不能尽快拿下泸定桥,2万红军要么在安顺场和十几万国军决一死战,要么就向西进入西康,当时的西康省就是如今的西藏东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在这里,一平方公里不到一个人,4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仅有35万人口,2万红军在这里无异于进入绝境。

面对中央的命令,林彪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去完成夺取泸定桥的重任。

军委要求,5月30日务必拿下泸定桥。

二、波澜壮阔的行军之路

过了一天,5月28日早6点,林彪接到军委电报:要求林彪所部必须在5月29日拿下泸定桥。

林彪接到命令,大吃一惊,此时红四团虽然在紧急行军中,已经走了80里,但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山路,按照军委的命令,红四团必须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走完240里的山路。

且不论川西北的山路崎岖,当时还下着雨,即使没有敌军阻截,一天一夜要赶240里的山路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行军条件下,做饭休息都是不可能的了,只能不顾一切地往前赶,一小时至少10里路。

但是军委也没办法,前有狼后有虎,能抢一分钟就是多一分钟的生机。

林彪随即紧急给红四团发电,转达了军委的要求,红四团随即扔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装备,更加紧急的行军。

经过12小时的急行军,到了晚上7点,此时红四团翻山越岭,击溃了几股阻截的敌人,已经行军了100多里路,战士们顾不上吃饭休息,为了2万中央红军的顺利渡河,他们豁出去了。

此时,山区里下起了雨,战士们不顾疲劳和饥饿,不顾身体湿透,踩着泥水加速赶路。

到了第二天上午,红四团大部终于克服千难万险到达了泸定桥。

三、刘文辉的川军为何没有毁桥

此时,对岸的刘文辉所部已经抽掉了上面的桥面木板,人走在铁索上,脚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急速而下,撞击在沿岸的礁石上,激起巨大的浪花,波涛震耳欲聋。

即使再勇敢的人,在正常情况下走在这个铁索上,也会难以自己。

而桥北岸,正是泸定县城,桥头对着县城的西门,县城紧挨着山,川军在桥头、城墙、附近的山坡上构筑了工事,企图凭借天险,阻截红军过桥。

川军为何只拆了木板,没有断了铁链呢?

根据刘文辉的侄子所言,当时蒋介石曾经给刘文辉下令,要求毁掉泸定桥,不过刘文辉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这个桥是文物,康熙皇帝建的,不能毁。

泸定桥建于1706年,在这之前,藏族和汉地交流和物资转运主要依靠渡船和溜索,由于河水湍急,十分不便,如果不能及时渡河,两岸的物资就在两边堆积如山,不利于物资和人员的转运。

当时,清廷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以及方便汉藏之间的交流,康熙皇帝特地下令建造了这座桥,并赐名泸定桥,

这是四川内地通往西藏高原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连接康藏和四川的唯一桥梁,促进了汉藏之间的交流。

刘文辉当然不会因为泸定桥是文物而不毁之,而是泸定桥实在对汉藏之间的交流太过重要,一旦毁了这个桥,势必引起民愤,得不偿失,不利于自己在四川的统治。

而且,在红军长征的岁月里,沿途的各省军阀,对围剿红军都不是太上心,毕竟老蒋对地方军阀是出了名的刻薄,大家都怕蒋介石借机铲除异己,吞并他们的地盘,而刘文辉很多时候也抱着“早点把红军礼送出境”的想法,对于蒋介石的严令也是磨磨蹭蹭不是很上心,所以不太愿意把泸定桥给毁了。

再者,泸定桥拆毁之后,如要再建,那就相当不容易了,以当时的条件,非得花血本和很多时间,而刘文辉本身就靠烟土贸易敛财养军,泸定桥乃是其身家性命之重要,断自己的财路,他一百个不愿意。

四、标榜史册的飞夺泸定桥

上午,红四团夺取了南岸桥头,构筑阵地,中午,红四团举行作战会议,组织了以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为首的22名夺桥突击队。

下午4点,红四团发动攻势,22名勇士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在滑溜溜的铁索上攀爬,还有一些战士在后面一边前进一边铺木板,红四团动用全部的火力打击敌方的火力。

桥面只有103米,眼瞅着红军就要爬过来,敌军在桥头放起了大火,企图以烈火阻止红军过桥,但勇士们奋不顾身地爬过铁索,一跃而起,冲过烈焰,拿着刀枪,与敌人展开了肉搏

后面的官兵很快把木板铺到了对岸,杨成武立即带着大批官兵冲向了桥面。向敌人发起了全面攻势。

经过2个小时的战斗,红四团占领泸定桥,控制了泸定城,刘文辉部一哄而散,撤离了泸定。

红四团英勇夺取泸定桥,取得了长征过程中的又一伟大胜利,为2万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创造了条件。

最后,飞夺泸定桥,堪称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里程碑事件之一,新中国的十大元帅,有7个在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这次胜利为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充分见证了红军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