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诸葛亮病重五丈原时,有一牛人可以救他的命,可惜给这两人错失了

时间:2021-05-03 04:34:07        来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27岁之前“躬耕”于南阳,27岁之后出山辅佐刘备,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超级谋略,以“南征孙吴、北伐曹魏”为战略思想,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帮忙一穷二白的刘备占领川蜀之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蜀国。

诸葛亮后来,为了完成一统天下的愿望,六出祁山伐魏,可以说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的结局却是悲催的:年仅54岁的他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在临死前做两人惊人举:第一是说了5字遗言,二是在嘴里放了7粒米,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来看诸葛亮的5字遗言——庞德公救我。

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相传他知识渊博,会祈禳续命、隔墙取物、奇门遁甲等技艺,属于深不可测的超级隐士。

庞德公和司马徽是好朋友,也是庞统的叔父,更是诸葛亮二姐的公公——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为妻。《襄阳记》中的记载: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姊妹,所以庞德公是诸葛亮的长辈。而诸葛亮对庞德公也非常敬重,每当到庞德公家拜见的时候,都会对他单独下拜。

诸葛亮比庞德公小23岁,但两年却成了忘年交,属于亦师亦友的关系,庞德公既把他当成徒弟对待,也当成朋友看待,经常教给他一些奇门异术,诸葛亮的夜观天象、能掐会算都是庞德公传授。庞德公是愤世嫉俗的隐士,认为和诸葛亮有师徒之实则足已,诸葛亮也就没有执意举行“拜师仪式”,这也是后人不大了解二人师徒关系的原因。

而在庞德公的推引下,诸葛亮和司马徽、庞统等人的关系都很好,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后来,司马徽的“水镜”、庞统的“凤雏”、诸葛亮的“卧龙”等名号都是他给起的。

后来,诸葛亮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超级才干,用功绩和业绩说明了一切。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之所以要高呼"庞德公救我。"是因为诸葛亮面对死亡以及兴复汉室壮志尚未实现的不甘。在当时诸葛亮面对将星将陨、生命堪忧的境地,也唯有精通阴阳续命、起死回生之术的庞德公能够救他一命。

诸葛亮直接喊师傅名讳,虽然是不雅之举,但却是情非得已,他想让在场的姜维和魏延等人知道:“此人能救我,赶紧去找他”。

然而,可惜的是,诸葛亮临死前才想起庞德公,时间上来已经来不及了。更何况当身边的魏延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他虽是襄阳人,却是个大老粗,并没有和这些名士有过交流,结果竟然无视于诸葛亮说这5字遗言的真实寓意。而文武全才的姜维属于凉州人,他当然不知道庞德公到底是谁,结果,错过了请庞统来续他命的大好时机。

下面,来看诸葛亮死前为何要口含七粒米。

庞德公是暂时请不回来了,诸葛亮知道自己彻底没救了。弥留之际,他当然担心蜀军的安危,于是叮嘱姜维等人说,我死以后,你们给我嘴里含七粒米,脚下点一盏明灯,就可以维持天上将星不坠;只要灯不灭,将星不堕,司马懿就不敢轻举妄动,你们就可以组织全军安全撤离。

事实上,司马懿也是上知天文,地懂地理的牛人,他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而诸葛亮此时正与司马懿对阵,若是司马懿观察到将星陨落,蜀军必然会陷入司马懿的魔爪。

聪明的诸葛亮当然知道自己死后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他才会用七粒米塞入口中,以保持自己的将星不陨,以迷惑生性谨慎多疑的司马懿,为蜀国的大军撤退而赢得最后的时间。

而至于为什么诸葛亮要求口中含米而不是其他东西,有一种说法提到,这是因为古人对人死后口中所含之物是非常讲究的。天子饭以玉,诸侯饭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贝也。诸葛亮既不是天子,武乡侯之职位也因马谡之失,自贬三等,暂时位列大夫。因此,含米也符合他的身份。

可为什么米要放七粒呢?这可跟中国古代的传统鬼神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七天是月亮周期的一个轮回,星盘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而诸葛亮更是设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等,于帐中祈禳北斗七星,因此在口中放米七粒。

当然,有史书记载,诸葛亮这个做法还是从庞德公那里学来的。

原来,当年战据荆州之地的刘表听闻庞德公的大名后,备以厚礼邀请庞德公到荆州为官。结果被淡泊名利的庞德公拒绝。相传,刘表得知了庞德公归隐的决心后并不心甘,于是派人在庞德公屋外放火,以此来逼迫庞德公出山。

结果庞德公躺在石床之上,任凭大火在周围燃烧,后来众人查看之时,庞德公气息全无。然而,等刘表走后,奇迹发生了,庞德公又重新活了过来,而且从口中拿出了七粒米。

诸葛亮虽然没有能用“七粒米”续命,但也做到了“将星不坠”,已经难为可贵了。

诸葛亮死后,姜维等人依计行事,司马懿果然中计,不敢妄追蜀军,使得蜀军从容撤退。而“死诸葛吓退活司马”也成了奇谈和流传千古的传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