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前线,一位女军医的英勇抗“疫”

时间:2020-05-05 00:02:45        来源:国防部网站

前线,一位女军医的英勇抗“疫”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关 捷

陈红,57岁,相貌端庄,气质温柔而坚强。她是北部战区总医院的主任护师, 1981年参军,是有39年军龄的老兵。

今年年初本应退休,命令没下来,战“疫”却开始了,她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了。她说,“在职一天,就是一天的军人。是军人,我就应该在前线。”首长批准了她的请战,并任命她为医疗队的总护士长。

2月3日上午9时,陈红随队在武汉下了飞机,放下行李,她跑步直奔火神山医院。

核心提示

17年来,国内外重大“战役”她都参加了,非典,她去了小汤山;地震,她去了北川;埃博拉疫情,她去了利比亚。她是军营里的二等功臣,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她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埃博拉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她再次走上了前线。

她是盲人老阿婆的眼睛

2月27日上午,一位盲人阿婆入院。她76岁,没有手机,不能与儿子联系。主治医生为了确认身份,与她儿子接通了视频,老人家“听”到儿子之后,心情好多了。刚入院的时候,她体温最高时是38℃,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三天以后,体温恢复正常。

3月6日早上,交班时,护士们对陈红说,“老阿婆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吵着说她病情加重了,又哭又闹。”陈红说:“我马上过去。”她把防护用品请领完毕,运了整整两大车,一路小跑回到病房,10分钟内补充完当天红区、黄区及各区所用医疗护理用品。然后,快速穿上防护服,走到老人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说,“阿姨您好,今天感觉好些吗?您行动不便,我来帮助您。”老人紧紧地抓住陈红的手臂,说道:“我的病情加重了,还在发热,体温高,怎么办哪,我好着急呀……”陈红说:“您的体温是在下降呀,病情已经好转,您千万不要着急,我们在全力为您治疗,随时都在您身边,放心吧。”午饭的时间到了,陈红把饭盒端到她眼前,引导她夹饭夹菜。看她使用筷子吃力,陈红接过筷子,一口饭一口菜地喂起来。吃完了,陈红又帮她漱口,然后,安抚她躺下。 看她安静下来了,这才走出房间。陈红对护士们说:“老人因失明而孤独恐惧,她用哭闹吸引大家的注意,有时间,一定要去多陪她,哪怕聊聊天,对她都是安慰。我有时间,就会过来。”从那以后,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三八”妇女节这天,陈红为患者设计一个抽奖活动,老阿婆颤抖着伸出右手,她抽到了护手霜、小蛋糕、中药香囊、内衣、袜子。她高兴地说:“感谢沈阳来的天使,武汉人民记在心里,等疫情结束后,请你们到武汉来玩,我们要热情款待,回报救命之恩。”

3月10日,阿婆接到两天后出院的通知,她高兴得连饭不想吃了。陈红拿起汤勺,对她说:“阿婆,吃好了,才能有劲儿下楼。后天哪,我将您老人家送到您儿子的车上。”阿婆听了这话,连连说:“那我吃,那我吃!”

她这样服侍高龄奶奶

37床的老奶奶今年91岁。 2月25日,她突然不停地咳痰,但无发热状况。只是稍微有些气短,在金银潭医院就诊,核酸检测阳性。在使用阿比多尔治疗之后,她的咳嗽减轻,气短减轻了好多。3月11日,老人家转到火神山医院,分到陈红的病区。高龄奶奶入院后,科室非常重视,给她上了特护,护理组长负责照顾她,拍CT优先排第一,由主任、陈红还有医生亲自陪同检查。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她的生命体征逐步平稳。

老人家曾经是医生,生活各个方面要求标准很高。水盆分3个,每个盆上都贴有标签,毛巾分脸巾、手巾、脚巾等。陈红按她的要求,一条一条地做,有求必应。针对她的特点,陈红制定了周密的护理计划,每天都要进病区看望她,陪她聊天,抱她到椅子坐坐。老人家经常问“我好了吧,我什么时候出院?”陈红告诉她:“您快好了,好了,就能出院了。”她听了,就会微微一笑,很舒心的样子。其实,她的病情比较严重,真的还要治疗一阵子。陈红这样说,是为了在心理上给老人家一个宽慰。这也是治疗。

3月14日上午9时,陈红进入红区,她先来到高龄奶奶床旁,她问道:“奶奶,今天感觉怎样”老奶奶说:“我两天没解大便了,我要起来大便。”陈红听了,马上扶她坐起来,护士端来便盆,陈红把老人抱到座便上。排便后,又给她洗身体,整理干净,她舒服了。刚坐好,中午饭到了,陈红拿起饭盒开始喂饭,先给了勺汤,她说:“咸了。”陈红问,“兑点开水行吗?”她点点头,这样再喝一口,老人点点头。接着,喂一点鸡蛋羹,老人又说,“咸了”,陈又给她喂点面条中和一下,她点点头。就这样,一口汤、一口面条、一口菜,一碗面条吃完了,汤也喝舒服了。吃饱了,老人家犯困,陈红又给她捶腿松肩,只一会儿,老人家便安然入睡。

每天,总护士长都是这样的军人节奏

每天早上在住地吃完早餐,陈红就要坐7时30分的班车去火神山医院。45分钟的路程,她的大脑不停地转——“今天,我都要做什么?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到了火神山车站,这个老军人就开始向医院奔跑。

跑进医院,陈红要先到物资库,把前一天请领的物资拉回去。然后,一溜小跑,去病房把前一天消耗的防护用品补充上,还要把红区、黄区药柜请领的药物领回来送进去。防护用品数量有限,每天要限额供应。所以,她必须每天去领一次。防护用品就是战友们的盔甲,她一天不领,战友们就会有危险。每天几百套防护服、帽子、口罩,靴套、手套、护目镜等20多种防护物资,要一箱箱地搬,然后一车车地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友们的安全。陈红每天都要穿梭于500-600米S形的内走廊无数次,像走在崎岖的山路上,20公分左右高的门槛共有8个,3个上下大坡,还有施工留下的大坑。然后,还要上楼再下楼,这才能到达她管辖的病区。路程曲折而远,每次又都是推着满满的一大车货物,这对于一个年近60岁的妇女来说,太吃力了。有时她推不动了,抬不起身来,就只好扶着墙站一会儿,心里不住地对自己说,“陈红,你是军人,你就要退休了,这可是你最后一次为人民做事啦,爸爸妈妈当年在朝鲜战场比现在苦多了,陈红,你要干好。”90岁的爸爸在视频里看到她,总是说:“陈红,你给我往前冲!”陈红听了,总是回答:“爸爸,我知道。”丈夫心疼她,她在微信里对他说:“我累了,可我的战友安全了呀,不怕的。”

有一次,陈红从红区病房出来,大汗淋漓,特别想喝口水,却找不到一瓶水,正好这时,物资库通知领水了,她马上跑去领了30箱,拉了一大车。想着同样口渴的战友,她把水装上了车,向红区那边推去。她对自己说:“再渴,也要要挺一会儿。战友们没喝,自己先喝了,我就是无耻的。”有的沟坎,实在推不过去,她就蹲下身子用肩膀扛,车子纹丝不动,她只好求助路人。好不容易把水拉倒病区,还要一箱箱搬下楼。终于,她把水送到医生护士们手里。这个时候,打开一瓶水,喝起来,她感到甘甜无比。

这个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又困又饿。

作为母亲,陈红很想念儿子。她怕影响战友们的情绪,常常一个人躲到角落里,偷偷看儿子的照片。2003年春,陈红去北京执行非典救治任务,儿子小学升初中,一点也没让她操心,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中学。2008年春,陈红去北川抗震救灾,儿子高考,妈妈居然也不在身边,儿子如愿考上辽宁中医药大学。现在儿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她喜欢打开手机,偷偷看帅儿子。

圆满完成任务的陈红在结束隔离后,已于4月30日回到沈阳,在机场她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