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是手段不是目的:设立“无会月”,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时间:2020-05-03 10:03:18        来源:国防部网站

“无会月”的目的是减负

■李书刚 窦海东

新闻】某地出台《防范和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项规定》,其中一条是:“3、5、8、11月为无会月;无会月以外的月份,每月第二周、第三周为无会周;一般性会议时间不超过1.5个小时,发言单位不超过3家;工作汇报一般不超过4页A4纸……”

评论

应该说,“无会月”“无会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近年来,在各级三令五申精文减会的大背景下,不少省市都推出过相关举措。文山会海浪费时间、消磨斗志、贻害风气,向其开刀,势在必行。

但要看到,设立“无会月”,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设立而设立,而是一种有力限制和明确提醒。还要认识到,设立“无会月”,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要求某个时间段绝对不能开会,而是要建立一种高效、灵活、科学的工作机制,形成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尽量不开的思想自觉,根本目的还是为基层减轻负担。

开会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目的是为了贯彻上级精神、促进工作落实。那些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那些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只会给基层增加负担,必须坚决刹住。但遇有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时,该碰头还是要碰头,该开会还是要开会。如果一味地强调“无会月”,会不开、事不办,这实际上是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看似会议减少了,实则问题得不到解决,工作也得不到促进。

开会是一个方式,会开会是一门学问,少开会或不开会是一种能力。把该开的会议开好,不该开的、冗余的会议坚决精简,切实把“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去开会的路上”,转变为“要么在基层,要么在去基层的路上”,真正静下心来沉到一线、排忧解难,就一定能有效减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