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曹操是讨伐董卓的发起人,为何他当不了盟主?有一个人不服气

时间:2020-04-24 10:05:33        来源:

本期的三国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生于讨伐董卓期间,主要涉及人物有:曹操、袁绍。小说原文如下:

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 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时袁绍得操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根据小说情节发展,董卓进京得势不仅祸害平民,而且杀帝废后,令天下诸侯为之愤恨。于是曹操召集人马发矫诏于袁绍,袁绍得到矫诏立刻举兵与曹操会和响应曹操。而后曹操号令天下讨伐董卓,各路诸侯纷纷响应,浩浩荡荡的诸侯联军由此集结,拉开了讨伐董卓的序幕。

小说中提及到各大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事,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原文如下:“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可以断定,历史上此事确实发生过,然而小说中提及到的孔融、陶谦、马腾和公孙瓒并没有参加此次的讨伐董卓之事。至于作者为何要在此处进行如何虚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为了令刘备得以顺理成章的加入这场战争。另外小说中提及此次讨伐董卓的发起人曹操,历史上也并非如此。

根据上述《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可以看出,发起讨伐董卓的人是袁绍,当选盟主之位的也是袁绍。至于为何是袁绍,此处必须着重的介绍一下。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令大众都认为曹操优于袁绍,然而历史上并非如此。由于当时的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的斗争,属于外戚势力的大将军何进拉拢当时士大夫阶层名气显赫的袁绍,用于对付宦官集团,袁绍也因此得以号令士大夫阶层。

而后,根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原文如下:“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余人。”

何进被杀身亡,袁绍又挺身而出诛灭了为士大夫阶层所痛恨的宦官势力。由此名声更加的显赫。无奈大权落入董卓之手,众人都惧怕残暴不仁的董卓。而袁绍此时挺身而出,根据《后汉书· 袁绍传》“(袁)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此举也令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为之钦佩,因而袁绍得以号令天下讨伐董卓,而诸侯们也纷纷响应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官渡之战的袁绍的失败,令大众错误的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袁绍。还原历史真像,当时的袁绍称得上是一个英雄,而此时的曹操仅仅只是袁绍的跟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