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艺术家]她是《丹麦女孩》的妻子,以风流画见长,支持丈夫成为首位变性人

时间:2020-04-24 09:53:51        来源:

素材来源:名利场艺术

几年前,电影《丹麦女孩》将一对艺术家夫妇带进了大众的视野。

他们同为画家,妻子 Gerda Wegener(原名Gerda Gottlieb)是丹麦情色画家。

尤为擅长勾勒女性性欢愉场景;丈夫Einar Wegener则以风景画见长,且是历史上首位变性人。

原本夫妻二人的经历与故事已经足够惊世骇俗,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唤醒Einar女性身份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Gerda 。

在当时传统保守的社会环境中,Gerda Wegener为什么能陪伴丈夫一路奋战,支持他从男人转为了女人?

究其根本,只是因为她从来便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

1886年,Gerda出生于丹麦一个普通的天主教家庭,而从小她的身体内就怀有不安分的因子。

17岁那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前往哥本哈根,进入皇家美术学院求学。

在那里她遇到了Einar Wegener,两位同样热爱艺术又具有天赋的年轻人很快便坠入爱河,并结为连理。

那一年,Einar21岁,Gerda19岁。

婚后两个人琴瑟和鸣,感情融洽。

不仅先后成为了职业画家,还从丹麦移居到巴黎,成为巴黎艺术圈里冉冉上升的新星。

按理说这本是一对为他人所艳羡的神仙眷侣,可故事后来怎么就“变了调”?

这一切都要从Gerda的作品说起。

相较于Einar偏柔和优美的风景画,Gerda的作画风格可谓大胆、前卫。

她的作品大多以摩登女性为主角,她们娇媚而迷人,常常穿着最时髦、华丽的服饰,有着标志性的纤长脖颈、丰满嘴唇以及杏仁眼,展现一种自由、浪漫的可人特质。

这样的女性形象自然颇受时尚杂志的欢迎,而鲜艳明快的色彩搭配、强烈的装饰意味更让Gerda的作品极富个人风格,《VOGUE》等知名杂志纷纷邀请她画插画,Gerda一跃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画家,事业方面远比丈夫成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作品里,充斥着大量女性肆意纵情的香艳场景。

悱恻而淫靡,打破了以往众多艺术品中女性的客体身份,以女性视线来凝视女性。

让性不再成为女性所羞耻、躲避的话题, 而是光明正大、冲破枷锁去享受性的欢愉。

这份大胆即使在当时最开放的巴黎也是让人为之侧目,但是人们又不得不承认Gerda艺术方面的突破性与先驱性。(尺度太大,抱歉笔者只能选择最为收敛的作品展示)

而在Gerda的作品里,有一位名叫Lili Elbe的模特尤为引人注目。

她集合了所有Gerda画作里的女性之美,或回眸、或独饮、或与Gerda一起同框演绎姐妹情深,让人们不禁对这位神秘女人备感好奇。

其实,这个名为Lili的女子并不是Gerda的姐妹或闺蜜,而正是她的丈夫Einar。

这一切,都只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尝试。

原来有一次Gerda被邀请的模特放了鸽子,迫于无奈的她临时起意让丈夫换上女装担任她的模特,起初丈夫心有排斥,但是没想到却逐渐爱上了这种感觉。

在《男人成为女人》一书中,Einar曾细细记录那一天的感受——

尽管这很荒唐,但是我无法否认自己很享受在这种装扮下的乐趣,我喜欢女人衣服的柔软触感,从那一刻起,我就很想在家中穿着它们。

而面对着穿上女装的Einar,Gerda好像第一次看到了丈夫真正的灵魂。

后来Einar化名为Lili,频繁以女装形象担任Gerda的模特,再后来甚至直接以女装形象与Gerda共同出席公开场合。

就这样,Gerda为Einar打开了面对真实自我的大门。

也许现在的人们对此应该感到不难理解,Einar属于性别认知障碍者。

他虽性别为男,但心理层面实际为女,穿上女装的他才是他原本的模样,然而这种情况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异于投下了一记重磅炸弹。

面对流言的中伤、世俗的偏见,Gerda始终坚定的尊重且爱着丈夫。

比起外界的声音、旁人的感受,她更在乎自己爱人真实的想法,甚至她全然支持丈夫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哪怕付出的代价是失去自己丈夫的男性身份。

1930年,在Gerda的支持下,Einar前往德国进行了全球首例变性手术。

由于当时技术有限,在此后他又陆陆续续接受了4次手术。

印象很深的是,在电影《丹麦女孩》中,Einar接受完手术后不禁流下泪水,感叹自己终于成为了完整的自己。

而倘若没有Gerda,他仅凭自己一个人是根本无法走到这一步的。

可令人唏嘘的是,手术后的Einar终于拥有了女性身份,却失去了与Gerda的婚姻。

因为在当时的丹麦,两位女性之间的婚姻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他们的婚姻关系只能作废。

1930年10月,丹麦法庭判定二人的法定婚姻无效。

Life is a struggle.

人生还要继续,无法再做夫妻的她们努力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却没想到等到她们的不是新希望,而是衰落与凋零。

Gerda有了第二段婚姻,她嫁给了一个小她10岁的意大利军官,可是这段婚姻却并不幸福。

丈夫花天酒地,很快花光了她的积蓄,二人的婚姻很快走到了尽头,但是比起婚姻破碎,更让Gerda痛苦的是Einar的死。

原来在接受子宫移植手术时,Einar发生了强烈的排异反应,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世。

Gerda回到了哥本哈根,不断忆起与Einar在一起的往事。

可怜曾经怀有无限激情与勇气的她,终究还是彻底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

除此之外,属于她的摩登时代也已过去,她的画作已不再时髦、新鲜。

失去缪斯女神眷顾的她的往昔才华也一去不复返。

只能靠画明信片勉强维持生计,并终日与酒精作伴,此后不久她便在孤独中离开了人世。

纵然她的画作里充满着欢悦、暧昧、纵乐,可她最后的人生却无比凄凉惨淡。

而她与Einar的爱情故事也逃不过岁月的侵袭,渐渐蒙尘、被人淡忘。

如今,快100年过去了,LGBTQ群体仍然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蔡依林有一首名为《玫瑰少年》的歌,是写给因举止女性化而遭受校园霸凌致死的台湾男生叶永志 ,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哪朵玫瑰 ,没有荆棘;

最好的报复是美丽;

最美的盛开是反击;

别让谁去改变了你;

你是你,或是你都行;

会有人全心的爱你。

而支撑Einar勇敢并坚强的力量,正是来源于Gerda全心的爱。

可是有多少LGBTQ人士活在黑暗恐惧或自我欺骗之中,无法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

随时可能遭受外界莫须有的攻击与侮辱,甚至连身边最亲的人都可能视其为“怪物”。

而Gerda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丈夫是有病或是变态,她没有去排斥、去憎恶、去强迫改变,而是给予了无尽包容、尊重与支持。

这种思想精神上的前卫甚至超越了她的艺术成就本身。

我们将永远记得在100年前就有这样一位女性,远胜于如今的很多人,用爱为处于主流社会边缘的LGBTQ群体带去过一缕微光。

素材来源:名利场艺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摄诗采编

摄诗文艺书店·今日好书优选

艺术馆·艺术中的经典文学形象与故事

约翰内斯·维米尔经典作品高清全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