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他无偿捐给国家近千亿,病危时想住高级病房,医生反问:你配吗?

时间:2020-04-24 09:40:54        来源:

引言

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从未中断过过,造就了如今悠久而浓厚的文化气韵。然而因清朝的没落被列强入侵,中国传承下来的近万件文物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研究史上曾有这样一句话流传至今“要想研究中国历史,那么就需要到日本去”。现如今,在日本的博物馆内收藏着很多出自中国历史名人的书画。好在中国近代有一位张伯驹先生,抢救收购了不少名人字画,不然中国文物的损失将更加严重。

少年时不成大器,抢救国宝散尽家财

张伯驹先生在当时是一位属实的富二代,整日也不做什么正经的事情,游手好闲。父母对她也是没有办法,母亲干脆就放任他,随他的性子,父亲担他玩物尚志,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在一家银行挂职。而那个时候正处于政局混乱时期,很多王公贵族将家中珍藏的文玩拿出银行典当,也就是这个时候张伯驹开始对文物开始感兴趣,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小张伯驹就见多识广,对于文物鉴赏多少懂得一点。

借着在盐业银行上班的优势,张伯驹开始了收藏文物,只是他跟一般追求利益的收藏家不同,他并不在乎金钱,甚至为了一件文物倾尽家财。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得知溥儒家中有一副《平复帖》,这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西晋文豪陆机的作品,也是现存的最久的书法作品,百年难得的一件文物。于是张伯驹派人前去向溥儒求购,毕竟这样的文物落入外国人手中实在是一件憾事。可是没想到向溥儒居然开出20万大洋的高价,张伯驹十分沮丧因为自己并没有这么多的钱。1937年溥儒母亲去世后的几日,亲自派人将《平复帖》送来,只要加四万,这让张伯驹十分意外。

多年珍藏全数捐献国家

之后的十几年,张伯驹一直从事于收购文物,但是他都是自费钱财,收藏的文物没有一件出售。最后张伯驹家财散尽,身上五十两都没有,生活的十分清贫。据统计光是张伯驹以自己名义收藏的文物都超过百件。而这些用尽家财换来的文物,张伯驹看的比命都重要的文物,却在1956年把他们全数捐献给了国家。政府本想奖励给他两万元以作谢意,被张伯驹拒绝了,分文不收,最后只拿了政府给颁布的一张褒奖令。之后又将自己剩下的收藏无偿捐赠故宫和吉林博物馆。

在张伯驹捐赠的文物中,有一副《游春图》,这幅画的收藏经历有点曲折。因为从事收藏多年,张伯驹早已花光家中的钱财,并没有钱购买这幅画。可是又不甘心看着他被别人收购倒卖给外国人,还在那时候张伯驹已有名气,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大家看他收购之心强烈,都谈论此事。《游春图》的主人看眼下形式卖给他人落不到好名声,于是就降价卖给张伯驹。可是据算降价,张伯驹也负担不起,无奈变卖家宅换得《游春图》。

晚年凄惨,级别不够单人病房不给住

可就是这也一位年少家财万贯,生活优渥得张伯驹,在晚年生活的竟然穷困潦倒,比一般人还要凄苦。据说变卖家宅后的张伯驹搬到了老宅,“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晚年时候张伯驹囊中时常羞涩,有时家人都养活不了,跟着一起受苦。他的妻子曾劝说他变卖一些文物换来钱财,以做家用,可是张伯驹宛言拒绝。她的妻子没有办法只好变卖自己的首饰补贴家用,这才勉强生活下去。

1982年,年过半百的张伯驹因生病住院,被安排在集体病房,询问医生是否可以转到单人病房。这位医生竟反问他“你配吗?”这样一个无偿捐给国家近千亿的人,病危时想住高级病房,却受到了这样的待遇。民国时呼风唤雨的富家子弟,晚年的生活却是如此,没有人想得到,最终这位为了国家文物建设,奉献一生的张伯驹在病房去世。

结语

当初由张伯驹先生收藏的《游春图》、《平复帖》都安静的躺在博物馆里,供世人欣赏着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当我们在博物馆观赏文物的时候,可能会想要知道这文物是出自谁人之手,可是没有多少人想要知道这件文物是怎样才来到这里的。张伯驹所做的事情是无私的,为了中国文化建设奉献一生,更是值得钦佩的。

参考文献:

《韵正群玉·阳韵复·一钱囊》

《晋书·熊远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