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明朝宰相张居正:治世之能臣,改变不了明朝江河日下的窘境

时间:2020-04-14 20:21:07        来源: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湖广荆州卫人(即今湖北省荆州市),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出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又有''张江陵''之称。

张居正出生于一个氛围比较好的家庭,从小父母就对他关怀备至。在他5岁的时候被送入私塾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又加上勤奋好学,甚至能够出口成章,过目成诵,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长进。

嘉靖15年(公元1536年),年仅12岁的张居正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在童试当中取得了头名秀才,可谓是名噪一时。嘉靖16年,他迎来了三年一度的举人考试,但未考中。等到又过了三年,张居正又参加了乡试,并成功考取举人。

当时的主考官顾嶙对张居正说:''古人说的大器晚成,这是对中才的说法而已,你是大才而并非中才,切莫以此而感到满足,不思进取了''。等到了嘉靖26年,张居正以23岁的年龄考中了二甲进士,从此也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嘉庆年间朝廷当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奸诈的人物严嵩。正是由于他的存在导致了朝廷的腐朽黑暗。年纪轻轻的张居正感觉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根本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于是便托病回到了故里江陵。

到了嘉靖36年之时,张居正又满怀着希望从江陵回到了北京城。嘉靖38年,张主任由翰林院编修晋升为右春坊右中丞兼国子监司业。自从严嵩倒台之后,曾为张居正老师的徐阶继任为内阁首辅,张居则在一旁尽力的辅助老师徐阶的工作,两人可谓是志同道合。嘉靖45年,明世宗去世,徐阶在张居正的辅助下开始歌革除弊端,平冤平反。

隆庆元年2月,张居正又被升拔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但到了7月之时,徐阶的政敌高拱再次登上内阁舞台,徐阶被迫罢官,朝廷大权再次落入他人之手。

隆庆6年(公元1572年),隆庆帝去世,太子朱翊钧继承皇位。改元万历。已经51岁的张居正在这个时候开始得到了重用。不久高拱被罢官,而此时的明神宗朱翊钧才仅仅10岁,张居正深知教育好一个皇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他请求李太后移居乾清宫,而他自己则天天陪同万历皇帝一同学习经史之书。

此时的张居正既是朝廷的重要宰辅,又兼任万历皇帝的老师。为了好好的教导万历皇帝,他给万历皇帝讲了一个不爱珠宝的故事。故事刚一讲完,他便说道:自古那些贪图珠宝的那些皇帝,从来都不可能干的出大事。而万历皇帝也答道:金银珠宝确实是没有什么用的东西,贤臣良将才是真正有用的宝贝。张居正听到了这句话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感到这个皇帝已经可以开始处理国家大事了,自己也没有辜负先帝的依托。

随后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他将目标转移到了边防的驻守方面,他启用了大批的智勇双全的将领,譬如戚继光,王崇右,谭纶等一批杰出的将领。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是蒙古族犯境大幅度地减少,极大地改善了汉、蒙两族的关系。

对于朝廷当中的上下议盛,不求真务实的风气,张居正也加大了力度进行改革。万历元年10月(公元1573年),张居正推行了考察绩效的''考成法''。由于赏罚分明,官员们办事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每逢对地方官的考核的大计之年,他便会将那些办实事,一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而对于那些花言巧语,不务实事的官员则被列为下考,裁撤了那些吃空饷的冗官。

由于地主豪强与官府衙门勾结,隐瞒着大片的土地以逃避税供。张居正则又推出了一条鞭法,清查了全国的当大量土地,此举影响深远。

由于改革的推行得罪了不少人,朝廷当中的人并对他们冷嘲热讽,言他挟天子以令天下。甚至他自己的门生都对他发难,几经周折的他不幸身患重病,于万历10年辞世,时年58岁。

张居正的做法,事实上已经严重的错位于这个严苛矫揉的时代了。所以钱穆先生认为张居正放在汉、唐那是一个好宰相。但明清的时代,压根就不需要什么宰相,权臣的命运往往可悲。阁臣从来不等同于宰相,张居正的拔高与天才也掩盖不了事实。

他本可以像徐阶的先辈那样谦守,不失江南万亩良田怡儿弄孙之乐。或者像其他阁臣一样明白自己身份的定位,把皮球提给皇帝。就是以前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也没有像张居正这样后世凄惨的。可是他已经无法回头,只因他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张居正,只因他还想把自己的理想化为帝国的意志,而不是一直难得糊涂,一直做皇权下的木偶和器具。

他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只有你以正常人的眼光审视他,不在提前预设条件的有色眼镜下琢磨他,你才能明白,那个不顾一切,顶住层层压力,在八方围攻下仍坚持改革的张居正,到底有多么的伟大。

其实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只不过他们能够在历经无数腥风血雨、宦海沉浮之后,依然保存着曾经的理想。依然坚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公理和正义。

大厦将倾之际,崇祯帝哀叹:''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