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如果他早死几年,必是千古一帝,唐宗宋祖都得靠边站

时间:2020-04-08 23:33:04        来源:

先来一首诗“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如果让你猜,肯定会猜是唐宋某一位伟大诗人的作品,意境悠远,情感丰富,仿佛面前出现了那个夕阳下的小山村。其实它的作者叫杨广,对,就是那个隋炀帝杨广。提到杨广,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昏君。可真实的历史是这样么,隋朝是因为他灭亡的,这不假,可是他真的就是书上写的那么不堪么?

关于杨广抢夺皇位

这根本就是靠实力挣回来的。如果说你有两个儿子,一个资质平平,不善待自己的正室老婆,天天在外面胡搞,连嫡子都没有生出来,最后老婆不明原因死亡;另一个儿子,才智出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谦恭谨慎。跟自己的老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要是你你会立谁当太子。更何况他们的父母可是千百年来最有名的模范皇帝夫妇。

有人会说杨广的这些所作所为都是装出来的。这是典型的以结果推原因,就算他平时的行为能装,平灭南陈治理江南的功绩可是装不出来的。开皇八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广,作为最高统帅,率领贺若弼、韩擒虎、杨素一举荡平南陈统一华夏,之后任扬州总管,治理江南地区将近十年,政绩突出。

我们在看当上皇帝之后的杨广都干了哪些事情

颁布大业律。晚年的隋文帝,猜忌残忍,屠杀了很多功臣,苛捐杂税越收越多,刑法越来越重。杨广上台后,废除了严刑苛法,重新修订了法律,颁布了《大业律》

始定科举制度,改革官制,回复了国子监。大业二年,杨广增设进士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材制度,打通了寒门的上升渠道。这相当于恢复高考,设立大学。

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杨广迁都洛阳可不是某些书上所写的那样,为了享乐。当时江南地区已经渐渐成为华夏的经济中心,虽然隋朝统一了全国,可南方地区的分裂势力仍然强大,关中的长安无法对江南地区形成有效统治,包括到了唐代,洛阳也是一直作为陪都存在的。而大运河的修建,更是建立了一个南北方军事经济乃至政治沟通大通道。同时迁都洛阳也打破了自北周开始的关陇集团对帝国政治的垄断。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皮日休诗中有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正是道尽了运河百年大利。

攻灭吐谷浑,占城,契丹等国,大大扩张华夏疆域。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这时华夏王朝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亦是东汉之后再次将越南纳入版图。

如果说这时杨广去世,说他超越唐宗宋祖,并不是在吹牛。然而一切都葬送在了大业八年的那一个决定

大业八年,隋炀帝决定东征高句丽。其实这个决定是没什么错误的。当年高句丽进攻隋朝的辽西地区,隋文帝杨坚派大军三十万攻高句丽,无奈士兵水土不服,高句丽也遣使谢罪,仗没打起来。后世唐王朝经过太宗高宗两代人数次的攻伐才终于平灭了高句丽。可见出兵高句丽是很有必要的。

隋炀帝杨广错就错在太过于自信,太急功近利。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军队总数达到130多万人,而运输物资的民夫是军人数量的两倍。统治如此多的军队,放在现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隋炀帝过于自负,常凯申附体,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才能实施。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样的指挥,不失败才怪。反观唐朝的每次征讨,不过数万人,精兵强将,每次都是大胜而归,同时还不断对高句丽实施偏师骚扰。最后高句丽因为粮荒自己都快瓦解了。

所以说战略失误,急功近利导致了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失败。但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对于隋帝国来说并不是致命的。如果此时隋炀帝能够整军修武,休养生息,同时采取唐朝的策略,偏师骚扰高句丽。胜利还是能够站在他这一方的。奈何隋炀帝太自信,太自负。从小到大,从南陈,到吐谷浑,逢战必胜,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挫折。愤怒已经冲昏了他的头脑。

大业九年,大业十年又分别第二次,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最终闹得国困民穷,烽烟四起。其实从头到尾隋炀帝都是想要建立不世之功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一开始的成功,让他不断自负起来,而后的失败,对他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也让他迷失了自我,他开始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最终身死国灭。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年少时候的挫折并不是什么坏事,他让我们认清了自己,而年少时的一帆风顺,带来的既有成就也有积累的自负。撞到了南墙就不要再去撞了,不要过分执着于自己心中的执念。到达成功的路有很多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