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战“疫”进行时:他们真是蛮拼的,抢救病人时就像在打仗

时间:2020-04-03 10:02:15        来源:国防部网站

坚 守

■孙兴维 林美娜 刘永瑜

3月11日,当天色渐渐放亮,璀璨的街灯悄悄暗去,微风吹拂的江城又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卢武生揉了揉酸痛的腰,看着病床上已平静入睡的患者,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个夜班,可谓惊心动魄。

卢武生所在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起伏变化较大,前一分钟或许风平浪静,后一分钟就可能急转直下。下半夜,他负责救治的一名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并伴有重度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卢武生发现后,果断施救的同时,也一遍遍地鼓舞患者与病魔斗争。经过3个多小时抢救,患者最终脱离危险,一场生死拉力赛被卢武生执着地“扳”了回来。

无独有偶,另一个病区,他的战友、主治医生林茂增,这一夜也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转着。患者老宋两次出现呼吸困难,林茂增及时为他实施气管插管,全程心电监护,并不停拍背、吸痰。生死关头,他牢牢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经过锲而不舍地抢救,老宋的心跳渐渐变得有力起来,自主呼吸慢慢恢复,高烧渐退,他闯过了十分凶险的一关。

“他们真是蛮拼的,抢救病人时就像在打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尽百倍努力!”这是前线记者对医生们的评价。

在战“疫”一线,白衣战士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就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仗。

来之能战,是因有备而战。这场硬仗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他们医院的基因里就一直流淌着“打仗”的血脉。

卢武生和林茂增来自同一所医院。医院一代代官兵一直在讲述《一个带血的药箱》的故事。1949年解放天津,该医院卫生员杨冒光在枪林弹雨中随部队一路冲锋,身上多处负伤,他强忍伤痛、接连抢救了数十名伤员,最后倒在血泊之中,随身携带的药箱被他的鲜血染红。革命先烈“死也要把医药送上前线、爬也要把伤员背下火线”的红色基因穿越70余年的时空,已深植他们的血脉!

关键时刻救得好,源于平时练得实。医院曾将急救、普外、骨科、颅脑、心胸等科室力量进行整合,成立“野战外科教研室”,跨专业遴选专家领衔,定期组织医疗骨干集中培训、跨学科轮训。他们还将急诊科打造为集“急诊—复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救治平台,借助日常急救抢救任务,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平时能急救、战时能上阵的“全科医生”。为练就在直升机、运输车、舰船等颠簸状态下的救治技能,他们在多功能“旱船”上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不但要适应颠簸摇摆,而且要同时进行战救手术操作。他们在一次次近似实战的锤炼中,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