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在日本美学的关键词中,读懂日本,回归东方

时间:2020-03-31 20:24:40        来源:

有人说:美,是最高层次的学问,它把理性与感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而将美学,很好地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恐怕不得不提及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物心如一和美的境界是不可忽视的,这从他们的 建筑、器物、饮食等等中都能深刻地感受得到。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三个关键词,一窥日本美学文化的真谛。

色气——浪荡,绚烂,身体审美与情色乌托邦;

侘寂——幽黯,苍老,克制之心与朴素日常;

摩灭——时间的艺术,万物的宿命,宇宙的永恒命题。

01

“日本美学关键词”之色气

色气是一种肉身话语,它的终极指向是灵魂的自由。

走在京都花见小路时,经常能和被称作“舞子”的艺妓三两人擦肩而过。忍不住回头欣赏时,总会先被她们雪白的后颈所吸引。

涂白的皮肤像一面面具,既显出一种日式的纯洁美,又特意留下几缕真实肉色,余白得恰到好处,供人遐想。

吉原,日本江户时代最为艳丽、繁华与暧昧的“恶之花”,花街、妓院之集中地。正是吉原这块最不受伦理束缚的“情色乌托邦”。在独立于家庭和社会伦理之外的吉原式情爱关系中,在一反传统“妻/母”角色的艺妓身上, 从中诞生出最早的身体美学和崇尚“反俗之美”时尚恋爱观——“色道”。

“色气”的精神性,绝不仅仅是指外表的美或漂亮,而是指一种长期形成的精神气质、精神修养及由此带来的性感魅力。在江户时代儒教社会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必须温顺,甚至甘受虐待,但那时江户的游女、艺妓与别的女子比较而言,却是颇为“色气”的。她们对不喜欢的客人,不管多么有钱有势也绝不接待,这种傲慢的“色气”使女性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由身体来表现的“色气”或“意气”,可以在大量浮世绘名家的作品中窥见一斑。自命不凡的“日本绘师”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却都是画游女最为拿手的。

鸟居清长《沐浴的女人们》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将“色气”艺术表现化,它充满了内在的激情和活力,是从最深处奔涌而出的一种东西。但如果,再把焦点放到当今日本艺能界,“色气”已然摆脱了性别束缚,只要是能透露出当时“江户子”(意味出生自江户地区的人)的潇洒和性感,这类人都被冠以色气之身。

在蜷川实花的新电影《人间失格》中:一位天才作家沉溺于酒色之中,最终和情人投河自尽,轰动文坛”。片中,栗子再次释放自己百分百的荷尔蒙,将人物性格里妖冶性感的一面用细腻而又浓烈的方式展现出来,绝对满足了感官的享受。

要知道,色道的本质就是将身体审美化,将肉体精神化。从身体审美的角度说,日本“色道”的基本出发点是身体,而“身体”不同于“肉体”。肉体是纯自然的、物理的,而身体却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身体是肉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那“色气”的现代意义,又该如何定义呢?在日文中,它的含义复杂而微妙,既是一种青春之美、性感之美,又是危险之美、叛逆之美、自由之美。世间所谓“色气”者,就是对所喜所爱的追求。

在《日本色气》中,九鬼周造与阿部次郎两位日本哲学家以横跨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跨界研究角度,从江户时代的风俗、衣装、文学,到身体话语与情爱关系,探索日本文化中极具独创性与先锋性的美学观、身体观与情爱论,追溯其在历史文化中的萌芽与发展,从而发掘出“意气”“色气”“粹”等从日本本土文化中滋生而出的独特美学话语。

《日本色气》不仅是一部感官体验的哲学专著,也是一次身体美学的历史漫游,是写给浪子、恶女、恋人们、魅惑者的美学指南。

理解“色气”,感受江户时代的风俗人情,探寻东方文化的内在活力。

02

“日本美学关键词”之侘寂

“侘寂”,是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特别是俳句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和重要范畴,也是与“物哀”“幽玄”并列的三大美学概念之一。

“侘”,源于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侘茶之道,以黯然枯寂为美,强调岁月洗练后的古雅、简朴、收敛与粗糙。“侘”就是清静无垢的佛世界,拂去甬道、草庵的尘芥,主人、客人倾心交谈,规矩尺寸法度可以不讲。生火、烧水、喝茶,此外别无他事。

“寂”则源自古典俳句,尤其是松尾芭蕉及其弟子所秉持的独特创作理论:吟咏苍古,又保持距离,带着游戏的姿态自如游走于日常生活间“所谓‘美’,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被‘美’俘虏的人,要么会成为美的牺牲者,要么成为美的毁灭者,却难以成为美的守护者、美的创造者。”而“寂”恰恰是面对审美对象,可以倾心之,但不可以占有之,要做到不偏执、不痴迷、不执着、不胶着,给你一双理解日常生活的“审美眼”。

《日本侘寂》收录日本现代美学大师大西克礼研究“侘寂”的美学开山之作其运用西方哲学思辨方法,站在现代文艺美学和比较诗学的立场,爬梳了“侘寂”的起源、概念及在日本不同领域的应用,创新性地阐释日本文化内核,赋予它以现代性,是一部重新认识与感受美的艺术经典。 书中还特别收录松尾芭蕉及古典俳人的创作理论原典,还原历史语境,便于对照阅读,中文简体版独家译出。

从原研哉、安藤忠雄、山本耀司再到杉本博司,众多的日本艺术大师皆深受“侘寂”理念之影响。从极简的MUJI之白,到杉本博司镜头下空寂的海,从静默的枯山水,到古朴的手工陶器,“侘寂”的宇宙既包罗万象,又无限简单。是禅茶一味,也是一期一会,是日本审美文化的历史、当下与未来——正如大西克礼所预言的,“古老的事物,也是最新鲜事物。”

理解“侘寂”,获得影响日本当代各个艺术领域的原点思维与终极答案。

03

“日本美学关键词”之摩灭

摩灭是以时间之手,摩挲世间万物,直至其慢慢模糊、苍老乃至消逝的过程。

从三岛由纪夫到普鲁斯特,从达芬奇到当代艺术,从吴哥窟的废墟,到逐渐脱落的古罗马壁画…… 日本文艺批评大师四方田犬彦以“摩灭”这一美学视角来重新观看世界、解读经典、追 溯历史、认识 生命,进而探索“摩灭”和日本美学传统的关联,还原出一种日本独有的审美观与生命观。

四方田犬彦的行走踪迹遍及东西方著名建筑与艺术场域,并以诗性之眼深入微观次元,以哲人之心直面事物的退化与衰亡,进而洞穿万物的宿命与岁月的本质, 创造出一种兼跨随笔、游记、美学、文化研究和艺术批评的无界书写,也造就了这一部带有独特东方气质的时间诗学。他提到曾旅经中、韩、泰国的古寺庙,大多会重新上漆,唯独在日本京都、奈良,人们却任由它们褪色,“当宝贵的事象或物体产生阙乏或毁损,反而能发掘出其中的美”,这样带有时间推移、万物无常的美感,反而受到日本人所偏爱。

所以,观照摩灭,就是观照自己和事物之间横亘着的时间,就是包容衰败,接受消亡,理解无常。“天地自然,是人眼看不见的巨大石磨,我们的身体,是时间缝隙里的短暂存在。”

《摩灭之赋》一书中共有十二篇经典随笔,还特别收录四方田犬彦写给中国读者的序言,讲述摩灭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源头,回归东方传统美学。

理解“摩灭”,直面岁月流逝,体味世间无常。

这套日本美学关键词:《日本色气》《日本侘寂》《摩灭之赋》,其封面以日本传统色为设计灵感,强调古典美与简洁美。 不管从内容或装帧,无处不体现日本传统之美,非常难得!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美其实不仅仅在于艺术家的创造之中,也同样存在于观者的欣赏之中——再创造。美是通感,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 给自己一个追求品质生活,提高美学素养的的理由,感受日本美学带给我们的享受与静谧,让我们一起从三个关键词中,读懂日本,回归东方。

摄诗文艺书店·今日好书推荐

日本美学关键词套装 |(摩灭之赋+日本色气+日本侘寂)

摄影与诗歌文艺书店

浏览观看查找

想阅读,享时光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