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李自成逼近北京,一官员擅离职守从南京跑到北京,却值得世人铭记

时间:2020-03-18 14:47:15        来源:

历史就如同一面镜子,能看到人性的光芒和污秽,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刻薄寡恩,吊死煤山时,手底下的臣子大多全然不顾儒家礼法,直接投降李自成。无奈农民军贪婪成性,只知道“追赃助饷”,拷打原明朝旧臣,而之后遇到清军,却全线崩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瞬间就灰飞烟灭。然而,并非所有大臣都是薄情寡义,在李自成尚未攻入北京城前,就有一位忠心大明王朝的太仆寺官员申佳允,他从南京飞奔北京城,试图阻止明朝覆灭。据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记载,此人有用有谋,只是生不逢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崇祯皇帝上吊

申佳允,六岁丧父,出身底层,家族人丁单薄,没有外来收入,全靠母亲一人纺织为生,因为贫穷申佳允时常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勉强度日。然而申佳允幼年起就以大丈夫自居,在待人接物方面,从不祈求对方施舍财物,也不诉说家中经济状况,因此结识的很多朋友,而他们却并不知道申佳允家中的窘状。

申佳允苦读成才,先是在明天启元年乡试中考中举人,随后在崇祯四年秋中进士,不久被授予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现宜丰县)知县,成为治理一方土地的父母官。受小时候淳朴环境的影响,申佳允在当地提倡简朴、勤恳劳作的生活作风,削减繁复的教条礼俗,特别注重让百姓能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仪封县原本由于战乱,出现很多盗贼土匪,申佳允便采取保甲法,将亲戚邻居编成十户一甲的方法来相互监督。这迫使盗贼无处藏身,治安就逐渐好起来。有一次连续几天下大雨,黄河决了个小口,申佳允便亲自带着百姓乘船去堵塞决口。县里若是有持强凌弱的恶霸,申佳允更是坚决逮捕并施加残酷的刑罚。

明朝官员

崇祯十年,申佳允因地方治理的业绩卓著被升迁为吏部文选司主事。任期内,申佳允上疏针对辽东边患陈述对策,被崇祯皇帝所赏识,被提拔为吏部考功员外郎。后来大学士薛国观弹劾申佳允的老师文安之,而之前曾经被申佳允弹劾的首辅温体仁,这时也落井下石。申佳允被贬为南京国子监博士,被调到南京。

温体仁剧照

崇祯十七年,申佳允在南京听闻李自成已率军攻破居庸关,正围攻北京城。申佳允预判崇祯皇帝不会选择南逃,京城情势必定十分凶险,便想着去北京勤王。周围人都力劝申佳允此时不要去,结果遭到拒绝。申佳允哭着对众人说:“我知道北京城会守不住,然而皇上就在皇宫里面,全天下的安危就在那里,我不应该在这躲避。”

北京城

申佳允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到处拜见权臣,献出精心筹划的守城策略,结果惨遭拒绝,无人愿意理睬。眼看着大明将亡,申佳允也无可奈何,只好写遗书给长子,准备自杀殉国。内容大意是,我深受国家的恩德,曾发誓要用生命来报答国家,因此不顾念自己的小家。然而天下的事大部分就坏在官员贪生怕死,在利益面前苟且偷生。人总是要死的,有死于疾病的,有死于利益的,有死于触犯刑罚的,有死于争斗的。现在天下将亡,我用一死来报答君主,是死于道义,这是命运的安排,我只不过执行罢了。

1644年三月十九,北京城破,申佳允听到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便开始筹划如何自杀,但是他的身边一直有仆人在看着他。最终,他在假意拜访朋友的路上投井自杀身亡,年四十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