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缘何?"配角"变"C位",通信保障席位坐上第一排

时间:2020-03-14 05:23:43        来源:国防部网站

追踪一名工程师的“席位”变迁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少波

牛春娜“火”了,因为8米的距离——

在某指挥大厅,从最后一排到第一排的距离大约是8米。一场全军性联合作战演习中,某信息通信基地工程师牛春娜的席位调整到了第一排,就在指挥员的身边。

“以前都是坐在最后一排。”牛春娜参与过很多类似的通信保障任务,记忆犹新:过去只需要遵守演习流程,按照指令切换演习画面,就算完成了任务,“感觉整个人似乎都在战场之外”。

“现在真有了打仗的感觉!”牛春娜感觉随着“席位”变化的,是“战位”的变化——她需要根据作战方案和意图调整画面,把实兵动态的关键节点呈现出来,辅助指挥员正确决策。曾经的“跑龙套人员”现在已经成为联通作战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想坐第一排可没那么简单呀!”从“配角”到“C位”,牛春娜所说的“不简单”,更多的是能力挑战。

“不研究打仗,还是会找不准‘位置’。”牛春娜坦言,以前重技术轻战术,虽然技术拔尖,却存在“作战意图吃不透、指挥筹划听不懂、战场情况想不到”的本领恐慌。

现在,每次演习之前,她都要与有关部门沟通请教,提前吃透作战方案、掌握作战意图,“越来越有作战参谋范儿”。

从“幕后保障”到“前台服务”,牛春娜不仅经历着个人的重塑,也见证着一支部队的转型。

“看似席位前移的‘一小步’,却是信息支撑的‘一大步’。”该信息通信基地领导坦言,作为此次改革调整组建的信息通信力量,如何实现从新概念、新编制,再到新需求、新能力的转变,比适应“8米的距离”更复杂、更艰难。

在从传统通信部队到新体制下信息通信部队的转型路上,该基地不仅经历了结构重塑,更经历了一场转变信息工作方式、提高通信服务质量的“头脑风暴”。

基地分布在大江南北的千余支保障力量,兵分多路,走访部队,主动靠上去对接需求、听取意见,推动实施“用户体验”改善计划,努力做到以最大努力激发需求、以最大能力满足用户、以最快速度响应处置、以最佳态度反馈回应,科学高效地为各级用户提供高质量通信服务。

在他们的努力下,多支跨区移防部队快速接入指挥平台、军事综合信息网、短波通信网,多个新调整组建单位网络、电话、传真通了,多个偏远点位听得更清、看得更明、联得更好……新时代通信部队的样子在行动中树立,也赢得了各级用户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