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家张西京:第一时间带着19名党员进入ICU

时间:2020-03-07 23:20:54        来源:国防部网站

ICU病房的读秒节奏

——记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张西京

解放军报记者 王通化 高立英 通讯员 王 煜

张西京近影。解放军报记者 王传顺摄

“嘀,嘀,嘀嘀嘀……”生命体征监测仪红灯闪亮,报警声不断。

呼叫值班医生,穿戴防护装备,跑进病房,投入抢救……争分夺秒,脚步匆匆,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的常态。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有创辅助通气……一位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被成功救治。总结时,张西京提高了讲话的声音:“我们还可以再快一点!”

在ICU病房(重症监护室)工作二十几年,这位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重症医学专家,早已习惯了和死神“抢人”的读秒节奏。

“生死关头,必须争分夺秒!”张西京的身上总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干练和果敢。

“抢抓第一时间,我们就先胜一局”

在抗疫一线的ICU病房,张西京留下了太多的“第一时间”——

大年初一,医疗队进驻武昌医院。第二天一早,张西京打头阵,第一时间带着19名党员骨干进入ICU病房。

为了及时掌握病情、制订救治方案,张西京带领战友们逐一查看患者病情。那一天,他在病房走了3万多步。

ICU病房内,患者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在这里工作,必须有敢与死神掰手腕的勇气与担当。”张西京说,“既然来战斗,就不怕风险。”

那天,ICU病房告急:一名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的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口鼻腔出血,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生命危急!紧要关头,张西京果断拍板:停掉抗凝药物,注射新鲜冰冻血浆,补充维生素K!

张西京说:“抢抓第一时间,我们就先胜一局。”几个小时后,患者转危为安。

那天凌晨,一名患者昏迷,张西京闻讯赶到病房。这名陈旧性脑梗患者经过10余天的诊治,病情已有所好转,为何突然加重?

张西京从患者心肺表现症状逐条剖析、排除、判断,最后得出结论:昏迷的病人咳痰能力差,病情加重的原因很可能是积痰堵住了气管。随后,他与战友们冒着风险,果断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当患者气道内的大量分泌物被吸出后,病症随即缓解。

“哪怕睡觉,他都睡不踏实。”说起张西京,同是学医的妻子王曦心疼不已。回家的张西京挨床就“秒睡”,却又睡得很轻。不管几点,医院打来电话,都响不过三声。

如今在火神山医院,张西京电话更是“秒接”。查房、会诊、讨论病例、协调、开会、看现场、总结……即使是深夜,一有事,他也马上就到。

从西安出征时的场景,时不时就会浮现在张西京的脑海中。“他是专家中的专家、骨干中的骨干,有他在,我们放心!”院领导做动员时评价他的一番话,让张西京深感此行使命之重。

在这位重症医学专家看来,紧急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时,就像是百米冲刺,每一秒都生死攸关;等患者一点点恢复生命体征时,又像跑马拉松,几天几个月都要守着。

“危重症病人不是靠一个人救活的,是整个团队一秒秒抢救过来的”

火神山医院ICU病房里,电子表上的红色数字静静跳跃,不断变化。

这里,患者病情瞬息有变——前一秒可能风平浪静,后一秒也许便跌落深渊。留给医生分析和判断的时间,常以秒计。但只要张西京往那里一站,医护人员就会神稳心定。

2月21日,正在早交接班的张西京,不经意间瞅了一眼视频监控,立马抄起对讲机,大声呼叫值班医生。

一名佩戴无创呼吸机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重度低氧血症。张西京果断带领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固定气管插管、拍背、吸痰……终于,患者的指脉氧饱和度一点点上升,脱离了危险。

好险!多亏发现处置早。其实,ICU病房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监护仪上跳动的彩色数字,代表着心跳、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狡猾的病毒会趁人不备,选择防守空隙发起攻击。张西京却有一双“火眼金睛”,常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识别病毒干扰的表象。

一名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生命垂危。老人身体孱弱,长期用药又加剧其肝肾功能的损害,尤其处在缺氧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肝肾功能的衰竭。

诊断片刻,张西京明确医嘱:停掉前期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医护人员协助老人进食。3天后,老人的血浆白蛋白数值接近正常值。这位老人,成为武昌医院第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治愈者。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重症医学专家,张西京付出了惊人的努力。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他锤炼出一身过硬本领。

这位取得过硕士、博士学位的重症医学专家,不仅精通容量管理,还擅长呼吸治疗。诸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床旁血滤、体外膜肺等临床医疗技术,张西京都很娴熟。“擅长诊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疑难杂症”,是业界对他的评价。

汶川抗震救灾时,张西京和战友抢救了多名重症伤员;2009年甲流肆虐时,他们帮助数位危重孕妇转危为安。近年来,张西京和同事每年挽救600多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张西京的团队中,有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肾内科、心内科的专家,也有麻醉、血液透析等领域的专家,堪称军队重症医学领域的“梦之队”。

“危重症患者不是靠一个人救活的,是整个团队一秒秒抢救过来的。”张西京说。

“对专业有多热爱,就有多严苛”

2月29日,火神山医院收到一封治愈患者的感谢信——“今天,我和夫人出院了!刚确诊时,我们的心情糟透了……感谢张西京主任、李文放副主任和全体医护人员,让我们有了生的希望。”

这名患者得病后,“看啥都是灰色的”。是护目镜下张西京关切的眼神,给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希望。

但在医护人员看来,张西京的脾气却没有那么好。

每天早上,年轻值班医生为病患开医嘱时,“他必定坐在你的身后,一直盯着你把医嘱开完,绝不能出任何纰漏”。许多医生就是这样被张西京那严苛的目光“盯”着成长起来的。

那天,在科室医护人员交班会上,张西京神情严肃地说:“救治成功率要想办法再提高!大家必须在战斗中迅速适应、磨合。” 尽管话说得有些重,但所有人心里都热乎乎的,脚下的步子又快了几分!

一热一冷,映射着这位身经百战的重症医学专家的侠骨柔肠。在妻子王曦看来,张西京脾气里的这一热一冷并不矛盾。王曦是空军军医大学的神经生物学专家。结婚多年,她早就摸透了张西京的脾气,“对专业有多热爱,就有多严苛。”

古都西安,从幼儿园到中学,张西京一直在父亲单位的子弟学校读书。那时,他喜欢集邮、打球。后来,张西京考上与家一墙之隔的军医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

从家到医院ICU病房,过一个地下通道,跑起来不过5分钟。张西京日常的行动轨迹,大抵就是这两点一线,每天6趟,1万多步。白天忙临床和教学,晚上写科研论文,周末参加学术交流。

在火神山医院,张西京也奔跑在两点一线——不知多少次,刚在医院忙完一次抢救、打赢一场战斗的张西京,登上班车,凌晨驶过武汉长江大桥,在驻地与医院之间穿梭。

此时此刻,武汉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人影稀少;一个是被按下“快进键”的医院,白衣疾行……

ICU病房的危重急救,常常发生在深夜。张西京相信,再黑的夜,也会迎来黎明。

解放军报武汉3月5日电)

  延伸阅读:

火神山医院重症一科主任张西京影像录:ICU病房那个追赶时间的人

面对这场战“疫”,张西京充满必胜信心。

他往ICU病房一站,眼观六路,病患生命体征监护仪上的信息了然于胸。护目镜下,他的眼神坚毅、沉稳,给病人带来希望和信心。有他在,医护人员们神稳心定,每项操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哪里有危重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火神山医院重症一科主任张西京,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的知名重症医学专家。

狭路相逢勇者胜。65岁的陈大爷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多种基础性疾病,后来又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病情加重,转入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

“主任,3床血氧饱和度突然不到85%了!”接到电话,张西京连忙赶往病房。“做好准备,立即使用有创呼吸机插管治疗。”3天时间,通过有创呼吸机同时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患者情况逐步好转,最后成功“脱机拔管”转到普通病房。这是火神山医院通过有创呼吸机成功救治的首个危重症患者,为后续救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在重症室行医,必须有敢与死神掰手腕的勇气与担当。”看上去文质彬彬、不露锋芒的张西京,实则拥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底气。

2月29日,火神山医院收到了一封患者手写的感谢信——“今天,我和夫人出院了!刚确诊时,我们的心情糟透了……感谢张西京主任、李文放副主任和全体医护人员对我们的精心救治,我们才有了生的希望。”

只有身经百战,方得侠骨柔肠。张西京和战友们用精湛的技术和温暖的关怀,为患者们打开了一扇扇生命之窗。“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看着他回归社会,没有什么比这成就感更强的了。”

最近一次照全家福还是去年中秋节。那天,刚和妻儿在大连海边拍完照片,他就接到了医院电话——有危重病人要会诊。于是,他立即订了最早飞西安的机票,独自赶回医院。

张西京的微信封面,由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组成——一个是残阳如血,孤独行者踏沙远去,只留下一串倏然而逝的脚印;一个是绿树葱茏,碧海蓝天,沙滩遮阳伞下,欢声笑语隐隐可闻。一个是从死神手中“抢人”的艰辛与惊心动魄;一个是对生活和生命的无比敬惜。

从家属院到西京医院ICU病房,穿过一个地下通道,跑着去只要5分钟。张西京日常的生活圈,大约就是这两点一线。即便周末偶尔去超市陪妻子购物,他都不敢走太远,就怕病房有情况不能第一时间赶回去。

来到武汉后,张西京和医疗队的战友们先后在武昌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ICU病房抢救危重病人百余名。那一天,一名经过8天精心治疗的重症病人要转出ICU病房,和张西京主任告别时道出了“救命之恩,终身难忘”的肺腑之言。

看过太多生离死别之后,张西京还是对生命看得很重。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支撑着张西京一直跑下去。

成家这么多年,在妻子王曦心中,今年50岁的张西京还是当年那个温润如玉的年轻医生,时间的年轮似乎没有在他额头刻下印记。

追赶生命,为病人赢得时间,从而自己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得以拓展,或许这正是张西京年轻的原因。

张西京昼夜奋战在火神山医院重症一科。

护目镜下,张西京的眼神坚毅、沉稳,给病人带来希望和信心。

张西京向科室医护人员强调救护注意事项。

重症室里,张西京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

身为医疗专家,张西京在专家会诊会议上运用病理影像分析病情。

张西京和医护人员通过查看胸片诊断病情。

张西京组织早交班例会,向科室医护人员布置工作。

作为科室主任、医疗专家,张西京在工作中认真传帮带。

张西京和科室医护人员探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研究制定治疗方案。

张西京向科室医护人员强调救护注意事项。

张西京带领医护人员查房认真讨论患者病情。

张西京带领医护人员查房认真记录患者病情。

张西京带领医护人员查房时给患者点赞,激励患者治愈康复的信心。

专家远程会诊会议间隙,张西京与专家们讨论分析病情。

火神山医院到医疗队驻地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班车上张西京热情地给同事们解疑释难。

火神山医院到医疗队驻地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班车上张西京热情地给同事们解疑释难。

3月5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为6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火线立功人员代表现场颁授军功章。图为荣立二等功的张西京在授奖仪式现场。

3月5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为6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火线立功人员代表现场颁授军功章。图为荣立二等功的张西京(左三)与受表彰的代表在授奖仪式上合影。

(王传顺 范显海 高立英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