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为啥说朱元璋的霸业从朱棣和朱允炆就毁了,其实开始明气数已尽

时间:2020-02-26 16:35:07        来源:

朱元璋

大明帝国自建国一开始的主要边患就来自于北方的北元以及其分支(当时女真人还不成气候)。朱元璋本人对北方的防御是非常的重视的,自从他站稳脚跟开始,就将他的三个有能耐的儿子(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老四燕王朱棣)安排在了北方的重镇西安,太原,北平。

除了这三个儿子之外,还有几个不太出名的儿子也被安排在了这三个儿子的周围,从东到西,分别是辽王朱植(广宁王),宁王朱权(宁王),在宣府的十九子、谷王朱橞,在大同的十三子、代王朱桂。三个主要的儿子是亲王,掌控很大的权力。

据权威的明史记载,朱元璋曾经对宁王朱权和辽王朱植说过“从宁夏向东,经过河西、察罕脑儿、东胜、大同、宣府、开平、大宁、辽东,最后到达鸭绿江,这是北线,向北连接大漠。从察罕脑儿向东,过黄河、雁门关、紫荆关、居庸关、古北口,向东直到山海卫,这是南线。在北线和南线之间,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带。在这个狭长地带里,凡是适合耕种的地方,可以让军民屯田,但不许放牧。其它的草场、荒地和山地,可以允许各位亲王、驸马在这里放养牛、马、羊。你们的将士要在这一带驻防,平时注意多多练兵、防寇。有违反上述命令者,一律严惩。”

长城

看起来,朱重八的如意算盘打的很不错,他希望在中国的北方的东到西的非常狭窄的地方构筑南北两道防线,成为固若金汤的防线,以此来使得明朝永远远离边患的袭扰。

再次细心看这段话,可以看出,朱元璋希望能够以南京为中心,以此为大明朝的南方地区腾出战略空间,如果是能够以北方为都城的话,那么明朝对于北方的控制力会更大(当时明朝的都城确实在南京)。

但是,由于藩王的权势过于大,刚刚上任的朱允炆非常不放心他们的叔叔们,总觉得坐立不安,总觉得有一天他这个后辈的江山会被他们夺取,于是年轻的朱允炆开始着手削除藩王,巩固自己的皇权。刚开始很顺利,朱允炆召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和谷王朱橞回南京,他们也都听从了。可是有一个权力很大,野心不小,又有能力的叔叔不听他的,就是不回去,这就是宁王朱权。

朱权的驻守地区大宁十分的重要,“东接辽东,西连宣府”,是北平的最重要的地方(因为北平行都司就在大宁),就史料记载,宁王朱权兵力雄健,“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此外还有朵颜三卫的骑兵的护卫,虽然人数不是特别多,但是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个个都是精英,可以说宁王朱权的兵力在各个藩王中最为雄厚(其实朱棣的实力也就勉强排在藩王第二,与朱权相比差得很远)。

北平都司府

但是在这期间发生了变化,朱棣通过卑劣的手段,变相的俘虏了朱权,实力大增,这样朱允炆已经十分的不满了。

于是,由于朱棣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已经威胁到了朱允炆的统治,又因为朱棣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深切的知道,皇位之下并无父子兄弟,何况叔侄呢。

最后,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终于按耐不住了,于是主动出击,对朱允炆发动了谋反的战争“靖难之役”(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朱棣胜利了,由于他得国不正,更加忌惮藩王,于是朱棣登基之后,做出了一个十分不负责任的决定:把北平行都司从大宁南移到保定,改名为大宁都司。又把长城以北的大片土地分给了朵颜三卫,以报答他们在靖难之役中给自己的帮助。

这一决定后患无穷,从长远来看。朱棣是解决了当时的藩王割据,但是这一决定使得朱元璋的防御策略彻底失效。不仅是失效,而且使得明朝在北方的控制范围退缩到了长城以内,借助长城和天险的做法其实是十分消极的,根本不能解决边患。这一条所谓的长城,谁的部队也拦不住,此后北元不断袭扰明朝长达数十年,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这只仅仅是隐患吗?我看并不是。更要命的是,明朝对女真部落的管控力度就此不断地降低,明朝从此对北方的控制力一直下降。从此,明朝失去了朱元璋太祖爷爷留下的积极防御圈,没有了缓冲地带,整个都城北京(就算迁到南京)都暴露在了那些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明朝如果内部发生动乱,整个国家将随时有可能因为某个外部民族的崛起的最后一击而彻底崩溃而最终灭亡,最后这一策略实现了,由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部落,从东北一路长驱之下,结果了这个最后一个汉人的大一统王朝,最终生灵涂炭,“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等惨案数不胜数,古典的华夏文明又一次灭亡于外族之手,真的是不胜悲叹啊!

假如朱元璋的政策能够延续,那么中国将拥有很大片的缓冲地带,这可以更好的掌握北元的残余势力,压制满清的崛起,这样更加积极地政策,或许可以为明朝续命。

以史为鉴,希望我们能够实行积极地防御政策,防止历史悲剧重新再上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