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军事 > 正文

聚力推进新时代全民国防建设

时间:2020-02-20 10:03:48        来源:

■胡东霞 中国国防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仅是军队的光荣任务,也是全民的共同责任。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需要凝聚全民力量,齐心协力推进新时代国防建设。

大力营造建设新时代全民国防的浓厚氛围

建设新时代全民国防,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也只有依靠全体人民才能打造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就要求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树起人人为国防的鲜明导向,为新时代建设巩固国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但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得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不断弱化。而国防意识是维护国家尊严、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一个挺不起脊梁的民族难以自立,一个没有伟大精神灌注的脊梁很容易屈服于外力而折腰。精神上强健的民族能够不断奋发进取,屹立于世界之林。然而,人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培养和强化,只有切实普及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从战略全局高度和国家安全发展角度,把国防教育融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视野,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融入全面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使每个人都认清自己的国防义务,找准自己在国防建设中的角色位置,才能不断增强全民投身国防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源源不断地凝聚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培育全民尚武精神。著名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国家为建设军队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都是徒劳的。历史反复证明,尚武精神强,则国家民族强;尚武精神弱,则国家民族弱。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劲健的尚武精神,即便经济隆盛、富甲天下,也不可能真正获得他人的敬畏与尊重;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尚武好勇的内在精神支撑,即便历史悠久、文明辉煌,也不会持续获得别人的钦敬与仰慕。古代斯巴达在希腊城邦中是一个弹丸小国,人口虽少,但为什么能够在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力敌10余万波斯军队,并留名青史?原因在于尚武。但尚武决不意味着好战,而是以战止战、以战慑战、以战制战;决不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是唤起和激活深藏于人民身躯内的刚烈与血性。我们必须培养国民的尚武阳刚之气,积极宣扬战斗的军营、阳刚的战士、沸腾的血性等文化要素,引导民众培塑积极向上的尚武风气。

营造崇军拥军风气。对军人而言,分量最重的勋章是人民的礼遇和社会的尊崇。如果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的军人们得不到尊重,世人视从军无畏途,那这个国家就离灭亡不远了。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因素之一是有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军人荣誉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调动年轻人参军报国的积极性。要着力提高军人职业荣誉感,按规定组织好入团入党、晋职晋衔、出征誓师、立功送喜报、军人退役等仪式,适时邀请家乡领导、亲属参加,提升军人职业的神圣感、自豪感和光荣感;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和后代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强化烈士和军烈属荣誉感,加强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让军人真正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落实好拥军优属制度机制,广泛开展好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和社会化拥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崇军拥军风气。

科学构建新时代全民国防的运行体系

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体系,是建设新时代全民国防的基础工程。必须从国防体系各要素入手,健全完善各种制度机制,为建设巩固国防提供有力体系支撑和运行保障。

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建设新时代全民国防,对各种国防资源进行统管统筹,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冲破利益藩篱、打破条块分割、优化功能结构,不断改革领导体制中的制约因素和障碍弊端,以对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国防资源进行引导优化配置。各级党政机关作为行为主体,要在完善物资储备与调用、平战转换、应急预防与求助等环节,进行科学统筹、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切实加强国防战略资源的管理。利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之机,本着职能相通、有所侧重,便于协调、利于落实的原则,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要合理设置职能办公室,并依据动员任务轻重、潜力资源优势、协调工作强度,区分直接任务区、支援保障区、战略支撑区等类型,科学编配力量队伍。

健全军地协作机制。建设新时代全民国防,需求在军队,落实靠政府,基础在地方,各方面配合协同需要可靠的制度机制来支撑。要理顺指挥关系,按照平时预编预设、战时快速展开的要求,明确指挥层次、隶属关系和职责分工,完善联合研判、联合决策、联合指挥、联合行动机制,确保协调一致地实施军地联合行动指挥。要理顺协同关系,研究制定军地协同配合的制度规范,明确各级党委在国防建设中的具体权责,规范地方党委和省军区系统领导双向兼职的具体办法,理顺军地相关部门在国防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关系,实现“指挥链”与“动员链”的无缝链接。要理顺任务关系,健全需求提报制度和需求对接机制等制度机制,明确权责清单和执行主体,逐步形成与遂行多样化任务相适应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抓好配套硬件建设。在抓好软件建设的同时,必须跟进搞好配套硬件设施建设,它是体系运行的载体和依托。要紧跟信息化建设要求,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综合信息网,建成“平战一体、军地兼容”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形成“对接有序、高效转换,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信息共享框架,加快大数据应用开发和管理维护,挖掘运用大数据价值,实现国防动员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针对国防建设任务多元、专业化强、装备配套要求高的实际,按照实在管用的标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规范物资器材储备,切实搞好各级动员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抓好国防教育基地、民兵综合训练基地、人防指挥工程、国防交通等设施建设,为全民国防建设创造良好物质条件。

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建设落地落实

没有政治上的高站位,就没有落实的高标准。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抓落实问题,就要强化政治担当,强化工作执行力,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国防建设来不得半点虚的东西,搞好新时代全民国防建设,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效益,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始终以战斗力标准抓落实。把战斗力标准在建设新时代全民国防的过程中立起来、落下去,说到底就是要紧紧扭住服务打仗、保障打赢这个根本职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战略支撑。要坚持以上率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切实把准备打仗、随时打仗、能打胜仗的思想牢固树立起来。在筹划工作、部署任务、检查指导中,用战斗力尺子量一量,防止和克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端正训风演风,树牢“演为建、练为战”思想,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多搞无预案拉动和演练,坚决克服花架子、假把式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切实把训练演练抓实抓好抓到位,以务实为战的作风推动全民国防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始终聚焦矛盾问题抓落实。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工作的导向。要有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前,在国防建设中既有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也有历史遗留问题、官兵现实问题、工作困难问题等,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真正把存在于全民国防建设中的矛盾问题找准摸透。要正确分析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来龙去脉和未来走向,分析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纷繁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抓住本质、找准关键,抓好固强补弱工作,提升国防动员准备的质量效益。要勇于破解问题。面对问题弊病,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敢于较真碰硬,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气量,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切实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各级遂行任务的能力水平。

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抓落实。实行法治是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也是建设全民国防的重要抓手。要完善国防政策法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与国家战略,地方政策、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相衔接的国防法规,逐步形成系统完备、操作性强的国防法规体系,为新时代国防建设提供更好的法治支撑。要坚持依法办事。明确执法主体,增强国防法规的操作性,完善相关复议、仲裁的程序方法,做到权责归口,树起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思想自觉,扭转过去靠行政命令推动、领导感情协调、私人关系运作的工作局面。要厉行从严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的执行落实情况,联合组织检查、开展常态督查,以强有力的监督问效强化法规政策权威性,有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效落实,为新时代建设巩固国防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