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 正文

革命摇篮井冈山:星星之火 点亮初心

时间:2020-02-13 07:32:12        来源:国防部网站

“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

黄洋界,高山迭影,雄伟险峻。1928年8月30日凌晨,浓雾漫山,敌人以四个团发起进攻,此时守山红军却不足一个营。群众日夜赶削的竹钉,插满陡峭的山路,筑起坚固的防线。最终,“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茨坪村,井冈山的腹地。这里,家家都是红军的后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

“为什么井冈山的老百姓那么支持红军拥护红军?因为她是我们穷苦人民自己的队伍,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队伍。”

今年65岁的茨坪村村民李瑞华从父辈那里听说了太多军民如鱼水的故事。

1928年冬天,红军在打土豪时缴获了一些食盐,当即把食盐分发给了根据地的红军和群众,李瑞华的爷爷李尚发也分得一瓢。李尚发特意找来一只褐色的陶瓷罐把食盐装起来,藏在屋后一棵老杉树的树洞里。无论怎么艰苦,始终没舍得吃。“那罐子里装着的不仅是食盐,而是一份红军对老百姓的情义。”

守初心,就是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历史已给出答案。

1927年12月底,毛泽东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时,在消灭敌人、打土豪的基础上,特意加了一条,做群众工作。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员饶道良认为,“正是因为处处维护群众利益,时刻关心群众痛痒,共产党才赢得了群众真心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革命胜利。”

井冈山地区广为流传的歌谣,做了生动的描述:“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

由于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内军民物质奇缺。食盐断绝,粮食不够,就用红米饭、南瓜代替,有时还要靠野菜充饥。没有被子,就盖稻草。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为了让贫困农民过冬,毛泽东将自己的棉衣送去,只穿两件单衣工作;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储备充足的粮食,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朱德的扁担”至今被人铭记。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红军官兵,一直把人民群众视为父母,温暖挂在心间,凝结了生死与共的深情。”党史学家如是注脚。

6月11日,端午节假期刚结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就已人头攒动。尽管工作量翻倍,但讲解员罗建梅感到内心充盈:“为什么博物馆如今这么跑火(受欢迎),而且来的人不是旅游、参观,而是学习。这其实是一种寻找初心的表现!”

“缅怀革命先烈,永做人民公仆!”“坚定理想信念,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努力奋斗!”……到访者的留言,激昂有力,久久回荡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