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时间:2020-02-13 06:42:50        来源:国防部网站

近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青海、甘肃等沿黄9省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的声音,勾勒出未来黄河流域发展新景象。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从地方两会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乌梁素海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促进乌梁素海生态改善,从2013年起,通过部分黄河水离开主干道,以应急生态补水的形式,乌梁素海水质有明显改善,湖区自净能力提高,鱼类、鸟类数量回升。图为环境改善后的乌梁素海湿地。新华社发

写在前面

黄河宁,天下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近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青海、甘肃等沿黄9省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的声音,勾勒出未来黄河流域发展新景象。

1.保护黄河“生态水”

摸清“生态家底”,统筹协同保护

【两会声音】宁夏沿黄地区集中了全区66%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85%的经济总量。可以说,黄河给了宁夏赖以生存的水源,更给了宁夏无限的发展希望。今年宁夏两会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黄河宁夏段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进Ⅱ类出”;全区58个工业企业直排口全部被取缔,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实现“清零”目标。

推动发展,非一日之功。政协委员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树立全流域治理理念,上游下游齐努力共治理。”蔺银生委员建议,从自治区层面,在国家治理资金分配上对治理效果好的区域奖励;尽快完善治理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各级市县要将人工湿地运行资金纳入财政拨款计划中,避免人工湿地运营陷于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李 锦)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我们同黄河水旱灾害的斗争已持续了上千年。长期以来黄河“体弱多病”,水旱灾害频发,其中既有流域独特地理条件的“先天不足”,也有无节制伐林垦荒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后天失调”。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去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将“生态保护”置于“高质量发展”之前,可见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黄河流域的首要目标。近年来,沿黄9省区开展综合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003年4月和5月,黄河兰州段连续发生两起油类污染事件。甘肃省环保部门调查显示,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黄河。对此,甘肃省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黄河污染。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经过多年努力,截至目前,兰州全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5%,黄河兰州段干流各主要考核断面水质年均达到Ⅱ类标准。

位于中游的黄土高原则将工作重点放在保持水土,从源头减沙。数据显示,当前黄土高原已造林10万多平方公里,人工种草超2万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5.9万座,黄土高原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年均减少输入泥沙4.35亿吨。

生态保护成果初现。“如今,黄河三角洲有1300多只东方白鹳、7000多只黑嘴鸥。要知道,这些鸟儿对栖息地是出了名的挑剔。”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吕卷章说。

2.用好黄河“发展水”

找准新定位,手握转型“金钥匙”

【两会声音】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办的“委员通道”上,政协委员寇怀忠提到,现在信息化技术为黄河水量调度装上了智能大脑,可以远程控制闸门,实现了黄河连续20年不断流。

目前,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水资源仍然是最大的刚性约束。黄河水宝贵,怎么才能管理好呢?

寇怀忠说,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母亲河的大管家,建立黄河水量管理调度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察看水库、闸门运行情况,掌握水库有多少水、再放多少水,也可以远程控制重要闸门的开关。(杨晓娜)

在距今约180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中,发现了被火烧过的动植物化石,这是迄今人类最早用火的遗迹;自夏朝至北宋的3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多在黄河流域建都……数据显示,黄河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而沿黄9省区共生活着全国30.3%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6.5%的地区生产总值。

如何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避免过度索取,保护好母亲河?今年地方两会上,沿黄9省区纷纷拿出自己的高质量发展规划。

黄河水不是无限供给的资源,这就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在山东省齐河县,63平方公里的黄河北展区自然环境保持良好,成为齐河经济发展最大增长点。出于防洪防凌的要求,曾经的北展区一直严禁开发建设。经过40余年的休养生息,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58.6%,成为一块“生态宝地”。在此基础上,2008年,北展区全面解禁,按照“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之城”的构想发展。好环境引来新产业,众多企业抛出“橄榄枝”,文化、旅游等产业在黄河边落地生根,齐河博物馆群项目也被列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

同样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省,因其超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河南省发改委主任何雄表示,近年河南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像电解铝、煤炭、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占比不到40%,10年前还是70%呢!”

3.传承黄河“文化水”

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两会声音】今年陕西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常伟坦言:“黄河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黄河文化资源形成的产业优势较小,没有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且与区域发展结合不够紧密,蕴含黄河文化精髓的文创产品对人民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影响较低,黄河文化的育民惠民利民作用仍不突出。”

对此他表示,建议传承创新关中文化,进一步加强整个关中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全国性非遗文化保护联盟,重点推进以“黄洛渭”三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主体的黄洛渭国家文化公园。同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内涵发掘、形象包装,让文物、古迹走出历史。(邹 星)

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习主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今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河南郑州分会场将黄河元素贯穿始终。此外,春节期间,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黄河流域9省(区)广播电视台,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大河奔流新时代——黄河流域九省(区)迎新春文艺演出》,在10家卫视轮番播出,讲好黄河流域新时代发展故事。

当前,黄河沿岸城市都在大力推动黄河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例如甘肃成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加强黄河文化内涵挖掘及产业开发。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提出,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黄河文化遗产面临着家底不清、破坏严重、发掘和保护不足、保护与利用结合不够、缺乏系统保护和整体规划等问题。

对此,今年甘肃两会上,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彭岚嘉提出,建议从国家层面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总体规划,拟定黄河文化发展带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同时,重点支持在黄河流域建设若干黄河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上、中、下游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黄河文化产业发展廊道;进一步加快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处的幸福年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根成 特约通讯员 王士刚

2月10日,立春之后的豫东原野,像铺上一层绿毯子的麦田里,麦苗长势喜人。

九曲黄河在河南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拐了最后一道弯。最后一道折弯处,泥沙沉积、河道风劲,84个风口中最大的那个就在张庄村。昔日,这里沙丘遍布,土地贫瘠,老百姓苦不堪言。

这一天,记者与前来检查民兵疫情防控工作的兰考县人武部政委朱晓峰走进张庄村,只见这里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消退,家家门前挂着大红灯笼,有的还挂着国旗。

“焦裕禄带我们治了沙,现在党和政府带我们脱了贫,这个年过得真幸福!”年近七旬的村民翟茂胜脸上乐开了花,但说起记忆中的黄河,他不由得皱起眉头。

翟茂胜讲起儿时的情景:“那时候,刮风时说话能吃一嘴沙。一到过年,全村人大都跑出去要饭,运气好能要回个白馍馍。开春后,吃完槐树叶吃榆树叶,吃得树上光秃秃,春天没个春天样儿。”

“自从县里来了焦书记,我们家乡变了样,过年不再跑出去要饭。”翟茂胜感慨万千。

谈起焦裕禄,朱晓峰向记者讲起他的治沙故事。

1963年,新任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来到兰考张庄。一天早上他到张庄探流沙、查风口,看到村民魏铎彬手捧黏糊糊的泥土一个劲儿地往坟头上抹。

焦裕禄不解,上前请教。魏铎彬说,这是母亲的坟,风太大把坟头刮没了,如果挖点黏土封住,再种上草,风再大也刮不动。正为找治沙办法而寝食难安的焦裕禄听后,一下子兴奋得站了起来。

焦裕禄把这套治风沙办法称作“贴膏药扎针”——用淤泥黏土封住沙是“贴膏药”,再种上槐树是“扎针”。在他带领下,兰考干部群众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地向“风沙、盐碱、内涝”宣战的“除三害”运动。

曾经担任村干部的翟茂胜接过话头说,张庄人虽然治住了风沙,但未能摆脱贫困。2014年,全村人口2960人,仍有贫困户207户7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

“习主席最牵挂俺老百姓,一来兰考就到俺村访贫问苦。”翟茂胜兴奋地说,2014年,习主席将兰考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后,来到张庄问寒问暖、指导脱贫。

随后,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在张庄落地。瞄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先后建起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四面红旗纪念馆、农村干部学院等项目,彻底改变了村里经济面貌。

“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日子。”翟茂胜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现在张庄村种植养殖专业户发展了兰考蜜瓜、莲藕、花果采摘园,生产的蘑菇已开始出口……

记者和朱晓峰来到东坝头,望着滔滔黄河水,不由感慨:如同中国成千上万个村庄一样,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个新时代的新张庄呈现在世人面前。

资料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