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海风云 > 正文

823炮战60周年前夕 台军火速拆毁金门碉堡(图)

时间:2018-08-05 04:15:43        来源:

“谁来救救金门的战地史迹!”这是一位台湾老兵在脸书发出的呼吁。

1958年“823炮战”即将迎来60周年纪念,然而就在纪念前夕,几处见证历史的军事遗迹被台军草草拆毁。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8月2日报道,台军金门军方近期火速拆除“823炮战”中的发射反击炮弹最多的三狮山碉堡及山前营区的“反攻库”、“复国库”等几处军事设施遗迹。

8月1日,台军前陆军司令部副司令黄奕炳(脸书名“黄埔”)在脸书发文感叹,珍贵的历史建物被夷为平地,身为退伍军人感到愤慨和痛心。台军这一鲁莽行事,也让部分军友非常气愤。

金门县文化局长吕坤和得知情况后赶往现场,看到满地残迹后难过哽咽,直言“军方违法”,而且他曾提醒过军方没有经过文资审查的营区千万不要动。然而,“金门防卫部”却称,三狮山碉堡1971年才兴建,未满50年,无需进行文化资产估值。

据介绍,三狮山碉堡兴建于1956年,横梁上有“一呼百应、快动猛打”的精神标语,时任炮战指挥部指挥官的是郝柏村;兴建至今61年,符合文资审查资格。三狮山碉堡还曾登上美国《LIFE》杂志封面。

三狮山碉堡仅剩炮弹射口处仍可见。图片来自台媒

三狮山碉堡 图片来自黄埔脸书

三狮山碉堡登上美国“life”杂志封面 图片来自黄埔脸书

退役军官抗议

8月1日,曾任台军陆官教育长、陆军高中校长的备役中将黄奕炳以“谁来救救金门的战地史迹”为题在脸书发文称,7月28日上午才专程返回金门参加“金门营区活化再利用”的学术研讨会,这两天却不断传来军方不顾“金门文化局”和地方文化资产保存团体的协调与恳求,加速拆除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军事工事、阵地、据点和碉堡,才能还地予民,减轻巡管压力。

截图来自黄埔脸书

黄奕炳称,近日军方快速拆除了1954年建造的山前“复国库”,以及1956建造、“823炮战”时发射炮弹最多的三狮山碉堡。“眼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弃如敝屣、夷为平地,地方有识之士莫不痛心疾首,甚至有人为之痛哭流涕。”

他称,自己身为金门子弟、退伍军人,也是“金门申请世界遗产登录委员会”委员,对于这个状况,十分愤慨、痛心和遗憾。

黄奕炳认为,金门战地史迹的珍贵众所周知,遭此厄运全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各机关的本位主义作祟,缺乏全盘计划与执行作为,只想到解决自己的问题,将战地史迹当烫手山芋。若按此状况发展下去,金门未来赖以可持续经营的文化资产将在两三年内破坏殆尽,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活的军事博物馆”,将永远在台湾岛消失。

黄奕炳称,自知人微言轻,退伍五年多以来奔走呼吁,就如狗吠火车。但基于对家乡、军队和岛内文化资产的关心热爱,依然相信人心不死、事有可为。恳请有决策机关和个人能站在长远利益,尽速整合各相关单位,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拯救岌岌可危的金门战地史迹。

他建议,立即停止拆除金门所有的军事设施,完成文史价值评估;组成跨部门项目小组,全面盘点金门所有的军事设施,拍照、录像、列管,具机密性质的设施按机密保护法处理;全面审查金门地区所有军事设施的文史价值,后续区分处理;审查必须保留的战地史迹,占用民地者以等值或较高价值的公有地交换;文资保护法规应该迅速补漏,增订擅自拆除战地史迹的惩罚措施。

原山前营区的“复国库”、“反攻库”,标语清晰可见,墙壁旁有年代可考。图片来自金门战地史迹学会

拆毁后的“复国库” 图片来自黄埔脸书

金门文化局:军方违法,不排除法办

8月2日,“金门文化局长”吕坤和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往现场勘查,看到一地惨况,忍不住难过哽咽。

吕坤和表示,依据“文资法”第15条,超过50年的建筑与史迹,想要拆除前应会同“文化局”评估,但军方都没有落实,“文化局”根本不知道军方要拆碉堡,他直言“军方是违法”,不排除移送法办。

他当场与“金防部政战主任”史顺文对质称,军方的拆除程序有问题,“文化局”并没有同意军方拆除,之前就一直提醒过军方,没有经过文资审查过的营区千万不要动,拆了会被法办,但军方就是不听,“文化局”联络军方“中央”负责单位“军备局”也联络不上。

“金门文化局长”吕坤和(左)在现场与“金访部政战主任”史顺文对质 图片来自台媒

金门战地史迹学会表示,7月26日得知“反攻库”、“复国库”以及“三狮山榴炮阵地”即遭拆除,由于营区内建筑物均符合文资审议资格,急忙找出老照片及影像记录,通过“文化局”及金门大学向军方反应,结果军方却回复“不可能有50年以上的建筑物”,拆除程序照旧,因此三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物毁于挖机之下。

金门战地史迹学会常务理事董森堡表示,三狮山炮阵地于“823炮战”期间隶属于炮兵第六一二营,与西园、五龙山炮兵营区担任一线阵地的反炮击作战任务,根据军方“金门防卫部”对反击发射弹数统计,六一二营是炮战中射击弹数最多的单位,总数达11603发(1958年8月23日至10月6日),是东北角反制炮火的主要火力。

金门战地史迹学会常务理事董森堡指着“一呼百应”的“一”字 图片来自台媒

金门战地史迹学会理事长陈自强表示,听闻军方有意拆除“反攻库”、“复国库”,本想拍照留下库房最后的身影,没想到军方罕见地展现效率,提前一天把营区拆除殆尽。

看到整座碉堡被拆光的军人相当气愤,直批这批战地史迹“躲过了八二三无情战火,却不敌无知的强拆”。不少军人认为,金门战地资源是发展观光产业的一大特色,“金防部”多次强调配合地方发展观光,这次却躲过“文化局”审查,火速将营区夷为平地,有“毁灭证据”之嫌。

金门战地史迹学会理事长陈自强(左)等人,实地了解三狮山阵地留下的装底火药筒。图片来自台媒

军方反称不满50年,遭多方质疑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8月2日称,“金防部政战主任”史顺文澄清,拆除碉堡主要是还地于民,而且事前也有进行调查,这些均未超过50年。

但话一说完,有军人便立刻拿出被拆的“复国库”上有落成日期“民国45年”的证据照片,直接打脸。军人直言,军方的很多资料都是后来建置,难免有疏漏或错误。

史顺文承诺,未来“金防部”要拆除任何军用建筑物前,都会报请地方文化主管机关审核通过,评估没有保存价值后再行拆除。

长期协助文化局进行古迹评估的荆门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曾逸仁分析,军方可能以为“民有地上的公有建造物可以不用评估”。军方没有做好财产登记,这次明显是资料有出入、且敏感度有问题。

他说,从去年到现在,有100多处碉堡或营地申请要拆除,但很多是没有保留价值;而最近这批有价值的却反而没有评估,需要检讨机制。

曾逸仁建议成立专门单位做全盘考虑,未来应做分类分级评估,等到处分前再找专家勘查,相似或没有特殊意义的营区不一定需要保存。

挖机拆毁现场 图片来自黄埔脸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