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空航天 > 正文

中国航空发动机为什么不行?真实原因是60年前的一项决策失误

时间:2017-10-13 00:09:26        来源:

  中国各军兵种的“心脏病”一直都广泛的为人诟病,不论是飞机需要的涡扇发动机,直升机需要的涡轴发动机,舰艇需要的燃气轮机,还是坦克需要的柴油机,都经历了进口---仿制---自研的阶段,至今,还有很多发动机需要从国外进口。尤其是航空发动机,这一领域在军迷乃至世人看来,一直都是最后的等待国人需要攻克的堡垒。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恐怕这还要从建国后的工业规划说起。

  新中国建国以后,百废待兴,重工业的缺乏让我国别说自研武器,就是汽车、火车的制造都堪比登天。在这个时候,前苏联向我国伸出了援手,156个援建项目(重点工程)在新中国的土地上遍地开花,以煤炭、钢铁、电力、冶金、装备制造为主体的156个项目,让新中国的重工业从一开始就跃上了工业国的台阶,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构建并不断完善起来。  

  但有一项重点工业行业,却不明原因的被忽视掉了,这就是发动机产业,我国在156项重点工程中,大量的建设了传统的煤钢电力冶金等传统工业项目,可以说是在补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老课,却忽视了正在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之一---航空产业。

  尤其是在“要导弹不要飞机”的思潮带动下,国家集中力量研制导弹,对于航空发动机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可怜。没有资金,对于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基础研究和试验材料的航空发动机产业来说,就等于是放弃。

  没有需求之下,我军只好采取型号带动的研制策略,即先选择一种机型进行研制,发动机采用配套研究的办法。在这样的困难之下,我军成功的仿制和自研出了涡喷-5、涡喷-6、涡喷-7、涡喷-8等型号,自研出了涡扇-6这一可能堪比AL-31F的先进发动机(推重比6一级,升级后可以提高到8一级),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策略却输给了时代的大潮,歼-9的下马,造成了涡扇-6没有适装机型,导致直接下马,这样的策略,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显然是错误的。  

  对比世界上其他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家,我们就会看到这一思路的危害。在国外,往往是先研究发动机,再研制飞机,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在它的基础上研制出了F110-GE-400,用到了F-14B/D型战斗机上。

  其后是F110-GE-129发动机,用到了F-16C/D和F-15E战斗机上;然后是F118-GE-100,用到了B-2A战略轰炸机上;再之后进行涵道比的扩大,开发出了CFM56-2-B1,用到KC-135R加油机上;然后进行民用化改造的产物CFM56-3-B1,装到波音737系列客机上;再然后是CFM56-5-B1,卖给空客装在A320系列上。

  而这一系列飞机,究其源头,你会惊讶的发现F110也是源于一种叫GE9的核心机,从这个主干上衍生出来的发动机多如牛毛,我军装备的太行发动机,其核心机也是这款,更不用说我国刚刚首飞的C919大型客机的发动机,其源头技术依然是这款核心机,不仅仅是飞机在使用,甚至包括全世界最成功的舰用动力LM2500型燃气轮机,也是源自这种核心机。

  在涡扇6之后,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又经历了太多坎坷。如今,中国航发集团已经成立,资金也早已不是问题,在解决了基础问题后,早日研究出一款优秀的涡扇发动机核心机,就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这不仅仅关乎到国防战略的安全,还关系到民航产业、大客机产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百姓出行、物流运输的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