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热点 > 正文

三国酒鬼加大草包淳于琼:竟是宁死不屈的忠义大将

时间:2017-07-29 22:34:44        来源:

三国小人物志 宁死不屈的忠义将领——淳于琼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官渡之战是发生在三国中前期的焦点之战,这一战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北方之地的归属和北方霸主的确立。而“乌巢之战”又是官渡之战中的焦点之战,这一战的胜负也直接决定了曹袁两家的战略形势。原本军力和后勤都占尽优势的袁绍军粮草被烧,兵力上的优势变成了累赘,军心急剧动摇,溃逃和投降事件不断发生,最终导致了大崩溃。袁绍仓皇之间仅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从此一蹶不振,北方再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说起乌巢之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就是乌巢守将淳于琼,《三国演义》中说他是因为贪杯渎职才被曹操奇袭成功,最终粮草被烧导致了袁绍军的惨败……其实,这都是小说虚构的剧情,历史上的淳于琼非但不是那个被人不齿的“乌巢酒仙”,反而是一位宁死不降的忠贞将领。

淳于琼字仲简,大约生于公元160年左右,于汉灵帝中平5年(188年)被任命为西园军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西园军,这可是汉灵帝被黄巾军吓住以后组建的近卫军,专门保护皇上安全的一支精锐部队。就连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都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头目蹇硕,旗下的八位领军校尉中有曹操、袁绍这种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能与这二位齐名并成为同僚,淳于琼要真没点本事是肯定办不到的。而且淳于琼出生低微,家里没钱没后台,想要通过裙带关系或是贿赂买官也是不可能的,他能够成为西园校尉完全是凭自己的能力。

何进被杀后,董卓进京乱朝,淳于琼追随袁绍到了冀州,与郭图、沮授各领一军,共同组建了袁绍军的底子。郭图和沮授可都不是什么普通人物,前者劝说韩馥让位给袁绍,为袁绍取冀州立下了大功;后者则素有贤明,在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中屡献奇策,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出了大力。淳于琼能与这二人并列,凭的可绝不仅仅是同袁绍以往的“同袍之谊”。而且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记载淳于琼参与了是否迎献帝的讨论,这可是属于袁绍集团的最高核心事务,能够参与这类机密的人只能是袁绍的心腹爪牙。

官渡之战中,袁绍派遣淳于琼镇守乌巢看护粮草,等于是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了最信任的大将。只要是脑子没问题的人,都不会派一个嗜酒如命动不动误事的酒鬼去干如此关键紧要的工作。袁绍可也是一方枭雄,更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这只能说明淳于琼并不是这种玩忽职守的人,相反是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并且做事认真负责的可靠将领。不要忘了,袁绍手下可还有“河北四庭柱”这样的猛人,但他并未委派张郃高览去守乌巢,说明淳于琼这个从洛阳跟出来的老员工其实更能得到袁绍的信任。

至于乌巢的失败,其实更多都是战略战术上的失误,这点和袁绍本身的自大轻敌关系更大。一开始,袁军粮草存放地点的保密工作是做得不错的,曹操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探查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反而是自家粮草日渐见底,沦落到要杀马为食了。有淳于琼率领一万士兵驻守的乌巢防御也相对完备,至少在遭受攻击的时候能有一战之力,支撑得到援军赶来。沮授建议派出蒋奇率部分人马在外围巡逻,这样可以再加一道保险,可惜袁绍自信于保密工作和部队部署,没有听从这个正确的建议。后来的事实证明,袁绍为自己的自大和不谨慎付出了毁灭性的代价……

许攸的突然背叛投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给原本已经快要陷入绝境的曹操集团带去了最关键的情报,这件事也成为了整个官渡之战的转折点。不仅是乌巢存粮点的位置和守备兵力的部署,还有袁绍军中的口令等重要细节,此时都为曹操所知。这样曹操才有可能亲率精兵扮作袁军,一路以“袁公恐怕曹操袭击后方辎重,派兵去加强守备”的理由躲过盘问,达到乌巢发动突袭。淳于琼在面对曹军的偷袭时并没有慌乱,而是奋然领兵抵抗,并且守了不短的时间,令曹操直到天亮也未能完全得手。众所周知曹操的军事能力有多强,曹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也在袁兵之上,而且这次偷袭乌巢所带来的五千人马又是挑了又挑的精兵,说以一当十可能有点夸张,但以一当三估计问题还是不大的。淳于琼虽有万余人马,兵力上比曹军占优,但实际战力其实不及,再加上又要分兵防守各处出入口,自然是顶不住曹军的玩命猛攻了。因为曹操知道,这是他能赢下官渡之战的唯一机会,也是打败袁绍和统一北方的唯一机会,所以浑身的解数都使上了,也丝毫不在意麾下精锐的伤亡。

然而在这个时候,袁绍的判断再次出现错误,居然觉得“断粮道专家”曹操会顾头不顾尾,留下一个空空的大本营等着自己去反偷袭。于是袁绍仅派轻兵去救援乌巢,重兵都调去攻打曹操大营,结果又落入曹操的陷阱。救援乌巢的部队和淳于琼守军一样被曹军精兵歼灭,进攻曹操营地的军队虽多,却也一时间攻不下来。而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遍了袁绍军中,大乱的军心就如同洪水决堤一般根本止不住……

客观来说,淳于琼面对三国知兵第一人的曹操,能够骤然遇袭而不溃,反应迅速并且组织起高烈度的抵抗,还能支撑到援军的到来,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最终失败被俘,但也是基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在战斗中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知人善任的曹操知道淳于琼的本事,也念及当年在朝廷时的同袍之谊,想要劝其投降,这对于和袁绍集团之后的战争也是很有好处的。然而,宁死不屈的淳于琼却说出了“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天意决定胜败,问我干什么)”这样的豪言壮语。想想张郃高览等人投靠曹操过后的待遇,若淳于琼此时投降的话最低待遇也是个领兵大将,但他却选择了“忠臣不事二主”……总之一句话,袁曹之战中袁绍集团的失败调低了对淳于琼的历史评价,《三国演义》中“酗酒失职”的描述又往他脸上重重抹了一道黑。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淳于琼虽说不上牛逼哄哄,但也算得上是一位尽忠职守的忠贞将领。如果他泉下有知,知道世人都以“乌巢酒仙”的名号来称呼他,不知心里会作何感想……

PS: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抹黑淳于琼的目的,应该还是在顺带着抹黑他所效忠的主公——袁绍。老话道:看一个人水平高低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的对手,袁绍是曹操最大的敌人,黑袁绍就等于是在某种程度上黑了曹操。说通俗点就是:淳于琼喝酒误事,那么肯定是个烂人;这么烂的人你袁绍还要重用,说明你袁绍也很烂;你曹操就是打败这么一个很烂的对手,说明你曹操的水平也不咋样……总之一句话,把曹操的形象抹黑下去了,刘备的形象也就光辉上去了……所以,为了剧情需要,淳于琼将军你就把这“乌巢酒仙”的黑锅好好背下去吧……

声明:本文来自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搜狐作者本人,不代表军情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