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军事 > 正文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护理部副主任杨丽

时间:2017-07-25 21:12:42        来源:

    原标题:初心永驻 玉兰花开——记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护理部副主任杨丽

    人物简介:杨丽,广东湛江人,1962年7月出生,1979年入伍,专业技术5级,大校军衔,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1982年毕业于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曾被原总后勤部授予“模范护士长”荣誉称号(二级英模),被评为总后十大杰出青年、学雷锋先进个人、助人为乐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全军优秀护士(两次),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第十六大代表。

    投身护理事业,奉献与拼搏是她生命的本色;面对重大抉择,国家与集体是她不变的选择。她就是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护理部副主任杨丽,一朵芬芳的军中白玉兰。

    盛夏的北京,连日高温,挥汗如雨。清晨,杨丽已悄悄到了医院,早来晚走、日复一日已融入她的职业生涯。谈起人生成长的轨迹,杨丽说:是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和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惠侨科这两个优秀集体培养造就了我,使我懂得作为一名军人、一名白衣天使、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看似无情却有情

    “我的技术和能力是党和军队培养的,只要组织需要我,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做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

    2015年1月3日,是杨丽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接到了两个通知:一个是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一个是父亲突然病故的噩耗。

    杨丽原本想利用元旦假期回老家湛江探望年过八旬的父亲和多年瘫痪卧床的母亲,但因工作需要,未能如愿。这一错过,给她留下了终身遗憾。

    孰轻孰重?何去何从?当晚,杨丽怀着悲痛的心情,赶回老家见老父亲最后一面。1月5日,到成都援利集训的时间到了。“军令如山倒”“忠孝不能两全”,在人生的两难选择中,杨丽没等处理完父亲后事,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抗埃征程。

    临行前,因脑溢血多年瘫痪卧床的母亲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拉住杨丽不放。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和祈求的眼神,杨丽的心碎了,再次浮出埋在她心底多年的“愧疚”。

    那是1992年初,母亲的眼睛患葡萄膜炎,由于执行特殊任务,直到任务结束她才突然想起在老家的母亲要治眼病的事。医生遗憾地告诉她,老人右眼已完全失明,左眼的视力大概也只能保持两三年的光景,杨丽的眼泪当时就出来了。

    没过几天,母亲对杨丽说,“在我左眼还能看见东西的时候,我想到北京去看看,特别是想看看天安门。”从未请过假的杨丽,破例休了几天假,带母亲“北上”,凌晨四点下了车就直奔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冉冉升起的时候,母女二人的脸上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当兵就要上战场,一名时代的军人应当奔赴救护最前沿。

    杨丽参加的军队第二批援利医疗队,有154名队员。当时,她已53岁,是护理队员中年龄最大的。由于24小时飞行颠簸特别是出征前高强度封闭训练的疲劳,到达利比里亚疫区后,大家出现了头晕、呕吐、水食不进等现象,杨丽的不适更为明显,但她顾不上这些,立即投入了紧张工作。

    利比里亚正值旱季,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蚊虫繁殖,若被叮咬就易患上传染病;疟疾、霍乱肆虐;埃博拉病毒传染性极强,稍有不慎便可能被趁虚而入的病毒致命。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他们每天都要喷洒消毒,被高浓度氯水刺激的呛咳、流泪,十分难忍。

    进入病房工作,要穿戴厚实的N95口罩、三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等11件防护用品,36道穿脱程序,熟练穿脱也要40分钟。在工作的两个小时中,不能喝水、上厕所,消耗大量的体能,常处于一种缺氧状态。每次下来都大汗淋漓,口罩、手套和防护靴都能倒出水来。可以说,每进一次病房就是一次生死考验,杨丽正是以她那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毅力经受住了这一次次考验,实现了一次次自我超越。

    首例埃博拉病人确诊后,杨丽第一个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领值班护士进入病房,直面接触埃博拉病人,与护士一起给病人治疗护理、观察病情、心理疏导。“没关系,让我来”是杨丽最常说的话。

    60多天的抗埃日子里,杨丽每天都风雨无阻,像钟表准确报时一样按时巡视,走遍每个病区,不漏一个病人,对工作极端负责。然而,她对自己却十分苛刻,她给护士轮休,但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就是想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非洲人民做些事。

    受领这次任务前,南楼临床部领导曾几次找到杨丽,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和家庭困难,每次她都态度坚决,“还是我去,我有经验!”

    2003年非典肆虐广州,南方医院传染科收治了被国内外媒体称为“毒王”的确诊患者,身为总护士长的杨丽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投身抗击非典。她和团队共救治150多名非典病人。杨丽还多次参加上级机关医院组织的高级专家医疗队,去边疆、上高原、下海岛,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组织需要,她都毫不犹豫地坚决服从。

    杨丽有亲戚在香港开诊所,多次提出让她去香港发展。这么多年,杨丽从没动过心。后来,亲戚动员杨丽的母亲一起向她下最后“通牒”。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亲戚叹着气回了香港。

    2004年,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地方。父母知道这个消息很高兴,因为到地方工作,就有时间多陪他们了,但组织上考虑安排杨丽到解放军总医院工作。面对父母的期望和组织的需要,她一度陷入两难境地。最终,杨丽还是选择留在部队。

   道是平凡然非凡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献身军队医疗护理事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是我当护士之初就下定的决心,也是我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标准。”

    你是一朵云/那么雪白/飘进病房/带来片片圣洁/我与病魔抗争/不再徘徊/你是一缕风/那么温馨/吹进床前/浮动绵绵深情/我终于摆脱死神纠缠/走向新生……

    多年前,一封寄自新加坡的书和上面这首小诗,曾漂洋越海落到杨丽的办公桌上。书信和诗作的字里行间,倾注着一名异国患者对杨丽的无限感激之情。

    1982年刚满20岁的杨丽,从军校毕业后分到南方医院惠侨科工作。惠侨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于1979年在全国第一个开办的涉外医疗中心,专门收治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患者,也是他们慕名就医了解中国军队的窗口。

    从到惠侨科工作的那天起,杨丽就下定决心干好!杨丽常说,护士的价值在于爱和奉献,九分九不行,非十分不可。

    一位印尼患者,有洁癖,每天更衣两三次,洗澡不用盆浴,也不用喷头,杨丽就用水一瓢一瓢给她浇着洗。在她术后绝对卧床的日子里,不能刷牙。每次饭后,杨丽就用盐水棉球给她清理口腔;大小便后,杨丽就用消毒水清理干净。整整4个多月,她没休过一天假。患者痊愈出院时,坚持带两样礼物作为纪念。一样是中国国旗,一样是杨丽的军装照。临上车时,女患者抱着杨丽哭着说:我生命的一半是印尼,一半是中国。

    正是依靠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杨丽团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赞誉和海外人士的高度信任,树立了中国军队“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2012年,杨丽担任南楼临床部总护士长期间患突发性耳聋,因为顾不上住院治疗,就在办公室一边工作一边输液。一天夜里,正在输液时,呼机突然响了,字幕显示:“3床病人要抢救!”

    当天杨丽并不值班,还输着液,但她还是一把拽下针头,跑步赶到病房。当时患者已经休克,病情十分危急。杨丽迅速从值班护士手中接过静脉穿刺针头,准确无误地进行股动脉血管穿刺,按照医嘱立即给药,为患者抢救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病人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不仅是杨丽的人生信条,也是南楼和总医院的宝贵传统,更是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讲到杨丽,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感叹道:35载暑去寒来,她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军队医疗护理事业,用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军中白衣天使的赤胆忠心。

    南楼临床部是个英雄的团队,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保健集体”荣誉称号。在这里工作,忠诚保健、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南楼精神让杨丽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她暗暗立下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南楼护理人。有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患脑梗死致偏瘫的老年患者,大小便失禁,全身多处压疮,发出阵阵腐臭,老人痛苦不已。看到患者如此受折磨,杨丽带着护士们一遍遍为患者仔细清理疮面,直至把伤口处理干净。为了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换药的疼痛,她一边和患者聊天拉家常,一边弯腰操作,每天光伤口换药一次就要两个小时,每次做完后,都感觉自己原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加重了,腰疼得直不起来,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患者的伤口逐渐愈合。

    铁肩担道义,使命高于天。30多年来,杨丽带领保健护理团队,参加抢救过万余例危重病人,创造出无数的生命奇迹。

    工作上,杨丽是有名的“问不倒”“一口清”。多年来,她身上的小红本跟随她记下了无数患者的“病史”,已成为她不可或缺的助手和亲密的伙伴。在护理实践中,杨丽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方法,在《护理学》等杂志上发表了论文20多篇。

    在南楼临床部,患者平均年龄高达86.7岁。杨丽和团队在临床护理上创造了四个纪录,即气管插管时间最长纪录:4年零5个月;气管插管次数最多纪录:6年期间24次气管插管;插管年龄最大纪录:105岁;高龄老人气管切开时间最长纪录:12年。点滴工作的积累,使得南楼护理工作走在了全军乃至全国的前列。

    此时无声胜有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就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战斗团队。”

    1990年以来,杨丽先后担任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职务的提升,没有拉开她与临床一线的距离,她为军队医疗护理事业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作为军队的‘老典型’,杨丽的事迹有口皆碑,尽管荣誉很多,但她从不居功、不张扬,始终很低调。”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主任皮红英如是说。在护士们的心里,杨丽永远是和蔼可亲、谦虚无私、充满阳光的知心大姐。她时刻与护士打成一片,身影经常出现在病区。

    杨丽从不“训斥”护士,也从不对护士长说“狠话”,而是“润物细无声”,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有理有据地指出问题,让人心服口服,甚至产生一种干不好工作“不好意思”和“对不住她”的“愧疚感”。

    “她每次向我们传授技能都是非常的细心和规范,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爱和求精的严。”护士们发自肺腑地说。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只要护士找到她,都会满面春风地迎上去倾听、问候。大家深深地被杨丽的精神和关爱所打动,又不知怎样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感谢。对此,杨丽曾多次表示,“感谢大家的厚爱,只要我们都把工作干好,就是彼此相送的最好礼物”。

    平日里,每当谈起她的荣誉时,杨丽总是说:“组织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工作做得再好也报答不尽党的恩情。”

    2009年,南楼国际医学中心筹建,组织上考虑杨丽曾在涉外医院工作过,决定让她兼任该中心护理主任。找她谈话时,她愉快地服从,并表示组织安排我在哪里都是信任,让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

    万事开头难。在4个多月的奋战中,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工作量增加,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杨丽兼顾好多项工作的信心,她像磁铁一样把大家紧紧地吸引在一起,带领大家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筹建任务完成了,杨丽却累病了。由于突发性耳聋加重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她左耳失聪。

    天道酬勤。十几年来,杨丽用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带出了一支蓬勃向上、全面过硬的保健护理团队,患者满意率100%,成为军地医疗卫生战线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中国梦连着强军梦,护理梦托举健康梦。站在南丁格尔奖章的领奖台上,激动之余,杨丽感受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还任重道远。杨丽说,护理工作是为生命保驾护航的,平凡而又伟大。我选择了这一行,就愿意为它付出一辈子。(郭晶 罗国金 高 媛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责任编辑: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