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军事 > 正文

某连7名支委里4名是中校书记却是上尉

时间:2017-07-15 23:56:07        来源:

中国军网综合 记者 张磊峰 武元晋 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

“这个仓库保管班太牛了!”在第75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采访第二天,赶上该旅抓建综合情况检查评比结果揭晓,让不少人大呼意外的是,刚调整转隶到旅队不久的某仓库保管班“大出风头”,竟然名列前茅。

一个远离领导机关、任务性质特殊且只有5人的小散远单位,缘何成为先进?该仓库负责人周晓飞在交流体会时说,关键在于临时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得好,让他们执行任务、建设管理有了主心骨。

记者心生疑惑:印象中,部队对远离领导机关的小散远单位,通常会采取派驻工作组的方式加强领导。这么重要的一个点位,旅里难道没派一名领导或机关干部蹲点指导?

“过去,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现在行不通了。”旅政委郭刚指着一张分队临时部署图对记者说,在改革调整中,有数十个单位转隶到旅队,驻地跨越上千公里,分队遍布多个省区,许多单位目前仍在移防和调整。“如果按照老办法,就算把所有机关干部都派下去也不够。”

新体制新编制,呼唤新理念新办法。旅党委根据单位“机关小部队大”“点位多人员散”的实际,在各个分队或点位建立健全了12个临时党委、38个临时党支部和 123个临时党小组。旅党委依照党章党规放手授权,规范了临时党组织的工作流程和方法,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责任,让临时党组织“有位更有为”。

在该旅八营二连,记者发现7名支委当中有4名是中校,临时党支部书记吕文德却是个上尉。上尉管中校?这倒是个新鲜事。吕文德颇为自信地说:“按制度办、按规矩管,党内生活不用看肩章。”他介绍,旅里针对临时党组织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探索了按作战编组设立临时党组织、临时党组织量化考评方法、远程党务等12个方法措施,这些措施的制订真正让临时党组织运行起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记者在该旅各部署点位看到,虽然多数点位没有领导机关人员,但战备训练、营区建设、资产盘点、分队移防、人员分流等工作均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推进。

座谈时,五营营长李靖说,旅队成立后,根据上级命令接收了在一线执行重大任务的原某部20余名官兵。这20余名官兵担负的任务不能断,其编制又分属多个连队,且驻守在一线不同点位,指挥和管理关系复杂。

“既要接收好人员装备,又要确保工作任务不断线。”该营党委在任务一线成立了任务方向临时党支部,依托任务点位,打破建制和专业成立3个临时党小组。一个多月以来,临时党支部带领官兵抓任务、抓备战、抓建设,多次受到前方指挥所褒扬。

“有过这种体验吗?冬天如果有一个火炉子,火旺炉暖,大家就会围过去取暖。我们就是要把临时党组织建成这样的火炉。”在四营教导员郑国辉和许多官兵看来,改革过渡期间成立的临时党组织,不仅是战斗堡垒,还是凝聚人、温暖人的“火炉”。

分队移交期间,二营二连战士杨龙被诊断出腰椎崩裂。杨龙不想给新单位添麻烦,悄悄藏起了诊断书。“治病怎么能拖?”二连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川得知后,立即联系医院安排手术。一营一连上士蒋旭和妻子寻涛是“双士官”家庭,孩子出生不久便赶上单位移交。连队临时党支部想方设法,协调各方为他们的小家安排了公寓房,让军娃有个安稳住处。一份数据显示,该旅成立1个多月来,各级临时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帮助21名官兵子女入学入托、7名官兵解决家庭涉法问题。

一个组织一座山,一名党员一面旗。采访结束时,训练场上那一面面飘扬的党旗映入眼帘。远看,真的就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

采访手记

温暖的是人心 烧旺的是战斗力

生活中,“临时”二字给人们的第一观感,似乎总绕不开暂时、过渡的尴尬,有一种将就、凑合、交差了事的错觉。

然而,当“临时”二字缀在“党支部”之前,我们的头脑里随即涌出了这样的画面——在千里长江大堤上、在抢险救援的废墟里、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中,遍布一线的临时党支部,成为指挥战斗、鼓舞斗志的坚强战斗堡垒。

让思绪再走远一点:80多年前的一个深秋寒夜,在川西茫茫草原深处,燃起了一堆篝火。29名负伤掉队的红军战士围坐在一起,由某英雄部队三连副连长李玉胜提议: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带领大家一起走出草地。组织的建立,使29名来自不同连队的伤员有了主心骨,他们相互携扶前进,历经千辛万苦走出了草地。

“机关小部队大”“点位多人员散”……作为新组建的旅队,第75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何尝不是正在面临一场场争分夺秒的战斗,何尝不需要一个个“草地临时党支部”来燃起暖炉聚人心?

临时党支部,作用不临时。在“脖子以下”改革全面展开之际,我们看到这一个个“暖炉”不仅温暖了人心,更烧旺了部队战斗力。

 

责任编辑: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