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 正文

中国大刀和武士刀的对决 比想象中更激动人心

时间:2017-07-04 16:23:54        来源:

中国大刀和武士刀的对决 比想象中更激动人心

在飞机坦克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上对垒的中日两军仍装备着军刀,并且频繁发生刀对刀的白刃战——这大概是整个二战战场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从日本方面来说,明治维新后日本“全盘西化”,逐渐建立起了一支现代化军队,但其武士道传统的影响却根深蒂固。操着洋枪洋炮的日本军人仍然自视为古代武士的传人,认为佩带军刀有一种睥睨众生的高贵感。


中国大刀和武士刀的对决 比想象中更激动人心

1933年2月,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人在东京下议院向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武士精神,获得一致通过。一个月后,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重兵突袭我长城防线,在喜峰口遭中国第二十九军大刀队重创。因此,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皇道派头面人物的倡导下,日军于 1934年废弃了华而不实的“P”字形握柄西洋式军刀,军官和士官的军刀一律改为日本传统的长把子“东洋刀”。

从中国方面来看,抗战期间军队重型武器不足,士兵的基本武器为毛瑟步枪和手榴弹,且很多步枪都没有刺刀。为了应对白刃战,很多非中央系的军队普遍给士兵配备了一把大刀,并将刀术作为基本军事技能进行训练。


中国大刀和武士刀的对决 比想象中更激动人心

至于抗战期间中日白刃战如此频繁,则取决于两军的主导兵器的现代化水平。战争中的基本规律是,用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当时,中日军队的主导兵器都是非自动步枪:日本是“三八大盖”,中国是“中正式”或“汉阳造”步枪,都是打一枪拉一下枪栓,打完五发子弹就要换弹夹。如此慢的射击节奏,发起冲锋后自然难以凭火力压制对方,靠近了就必须拔出军刀来干了。相反的例子是,在日本与苏联进行的诺门罕之战,及日军与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战斗中,尽管日本兵一次次举着军刀、挺起刺刀发起“白刃突击”,却总是在距离对方阵地很远的地方成片倒下,因为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和美军的M1伽蓝德自动步枪根本不给日军提供表演东洋刀术的可能。